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从“个体人”到“公共人”——论道德教育如何培育人的公共品格

发布时间:2022-01-25 11:02
  现代生活和现代教育在强化人的主体意识与自由个性的同时,也在不断削弱个体与他者、个体与共同体的紧密联结,加剧了学校教育中的竞争性个人主义、占有式学习方式,从而导致了孤独化、分裂化的"个体人"的产生。显然,"个体人"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所需要的人格形态,而具有公共理性精神以及公共德性品质的"公共人"才是民主法治社会所需。因此,道德教育有必要承担起培育"公共人"的教育使命,在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同时,推动民主法治社会的建设。基于此,道德教育应开展公共理性的教育、公共价值的教育、公共精神的教育以及公共行动的教育,对人作为一种"公共存在"做出教育回应,实现"公共人"的培育。 

【文章来源】:教育科学. 2019,35(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现代学校与“个体人”的生产
二、从“个体人”到“公共人”:道德教育的公共使命
三、道德教育如何引导“公共人”的培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知性”与“体验”的融通:现代德育模式的生态构建[J]. 陈怡,秦霞.  教育科学. 2016(05)
[2]竞争性个人主义与“孤独的”公民——论公民教育如何应对公共品格的沦落[J]. 叶飞.  高等教育研究. 2013(02)
[3]公共价值教育何以必要[J]. 金生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
[4]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组织困境[J]. 郑富兴.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8(03)



本文编号:36084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6084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b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