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团队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
本文关键词:基于团队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教师团队合作对促进教师信息共享、优化教师知识结构、促进教师实践知识显性化、提高教师反思能力、发展教师创造性思维、强化教师自我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操作中通过更新观念、打造团队、培育文化、健全体制能更好地加强教师团队合作,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单位】: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
【关键词】: 团队合作 教师 专业发展 自我发展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立项课题《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EJA080314),主持人:杨林生。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一、团队合作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指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和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向专家型教师发展的过程。其特殊内涵在于教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关键在于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广平;教师间的合作专业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双;高师“教师口语”教学应重视的三个问题[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钟祖荣;论学习方式及其变革的规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袁维新;国外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学模式面面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4 康永久;当代公立学校制度变革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5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6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7 黄伟,谢利民;教学机智:跳荡在教学情境中的燧火[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8 张莉娟,王宜鹏;个人知识观及其对高校教师专业培训工作的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S1期
9 冯洪,李宁,王次农,邱月婷;篮球战术教学思维训练模式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10 张爱闻;缄默知识:教师知识权威的基础[J];班主任;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荀振芳;;学术自律视角中的学术自由[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刘德富;;以人为本,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明;缄默知识面面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胤;数字化之道与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恩伦;论学习权[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杜晓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屹;网络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杨;专业化视阈下的国际教师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喜艳;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吕丽艳;教育世界中的意义遮蔽与澄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吴伟敏;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谢元栋;论理论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于泽元;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等等;教育功能观的社会学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黄晓霞;素质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师素质培养[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卢辉炬;信息时代学习的嬗变[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严仲连;广西幼儿园课程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薛焕玉;;对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的初探[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董连忠,刘俐;关于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李广平;教师间的合作专业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萨;;实践中的教师反思何以可能——现象学视域中的教师反思研究及其现实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5期
2 陈华;向方电;郑家仙;;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充分发挥“班班通”功能[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6期
3 刘小静;;教学后记的作用不容轻视[J];职业;2011年23期
4 杨炎轩;;学校组织伦理视角下的教师道德成长[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9期
5 冯根裕;包育彬;;校本培训的核心:教师自我反思能力的培育[J];浙江教育科学;2011年03期
6 罗美玲;周捷信;;班级团体辅导在90后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的探索——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陈桂滨;;平衡、不平衡、新平衡——教师教学反思深化的心理突破口[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25期
8 秦李;;应对数字时代的教师之“惑”——教师媒介素养及其提升策略[J];中国教师;2011年15期
9 赵树重;赵冰;;发扬团队精神 提高管理水平[J];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13期
10 陈雅玲;;论合作学习与教师团队优化[J];现代教育论丛;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郢;;美国EPDM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简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徐淑媛;周骏;;在团队合作中大学生的自我监控与领导能力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张彩云;刘加霞;申继亮;;教师反思倾向的结构和量表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张彩云;;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上海市新杨中学课题组;;深化尊重意识,激发行动活力,提高服务能力——教师尊重意识与行为的研究阶段性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6 任丽杰;钱薇;潘树栋;;根据专业特点设计团队拓展活动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的问题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7 何杨勇;;对美国STW改革的评论——一种批判的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8 ;强化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9 ;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促专业教师健康成长[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10 马世新;马学戈;方大鹏;;发挥网络优势,实施远程教育,推进教师培训[A];走进新教育: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成果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内蒙古政府机关幼儿园 王秀秀;浅谈如何成为反思实践型教师[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1年
2 黄梅二中 赵爱君;问卷:促进教师反思提高的好途径[N];黄冈日报;2005年
3 邢焕刚 本报记者 吴利红;团队训练:让学生懂得关爱[N];黑龙江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李炳亭 特约记者 洪湖;课改的“前景”[N];中国教师报;2009年
5 韦真;我市学生钟情“伯牛中心”[N];宜兴日报;2007年
6 孙冬怀 本报记者 于洪全;小班化:一把打开“减负”之锁的金钥匙[N];大连日报;2011年
7 本版编辑 江苏省泰兴中学 马张留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张卫华 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陈春松 姜堰市苏陈实验小学 丁正后 镇江市丹徒区世业中学 耿昌福 南京市下关区第二实验小学 郭学萍 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学 陆利东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贲友林;让教育教学反思成为我们的职业习惯[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8 河北省泊头市第一中学副校长 彭志红;评课适度“奉承”并非坏事[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刘淼;“灯塔”的缔造[N];青岛日报;2006年
10 宋声鹏;教师合作文化:课改的文化支持[N];天津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敏;PCK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谢幼如;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吕国光;教师信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芳芳;自由·参与·共识[D];西南大学;2012年
7 王海燕;技术支持的教师教学反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囡;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方式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李利;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10 牛海彬;批判与重构—教育场域的教师话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结强;班集体建设中团队合作意识的养成[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雪艳;在校本教研中促进教师反思[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丹丹;基于师德建设视角的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师守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郭晓静;教师反思内容的应然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魏鑫;教师反思的理论研究与现实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储召红;论教学反思及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龚金丹;教育变革过程中教师反思能力成长状态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北宁;基于校本教研的教师反思:动因与动力[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建法;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Wiki网络环境设计[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10 沈琰琰;关于宫本活动中教师多重角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560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56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