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转移——基于一元文化与多元文化的比较分析
本文关键词:论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转移——基于一元文化与多元文化的比较分析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刻变革被视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转移。鉴于文化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从一元文化和多元文化的比较视角,从理论基础、组织、目标、课程和教学等五个方面来诠释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转移,以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增进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与理解。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西南大学研究生部;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西南大学;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范式转移 一元文化 多元文化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类)“我国中小学生态课堂建设与教学方式变革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BHA070041,主持人:李森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一、文化影响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转移(一)文化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近年来,在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学者们越来越关注文化因素的作用。哈格里夫斯和富兰(Harg- reaves,A.Funan,M.G.)认为教师发展的过程和成功对它所发生的环境尤其是文化环境十分依赖。川利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乃桂;钟亚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基础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2 操太圣,卢乃桂;教师专业发展新范式及其在中国的萌生[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学军;校本培训:中小学教师走向研究者的关键[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邓毅;;什么是宪法哲学[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范东生;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自己为资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张增田,靳玉乐;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5 刘生全;;论教育场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6 盛国军;环境伦理学的后现代性、意义及困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王奎清;文化博弈与文化整合[J];长白学刊;2005年05期
8 易高峰;生命体验: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9 朱华阳;《论主观》“公案”的理论解析——舒芜与胡风的思想比较[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10 李兵;解释学研究范式及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启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2 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 Reimer与Davi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苗炎;哈特法律规范性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5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缪柏平;艾思奇哲学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何志鹏;人权国际化基本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郭爱妹;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晓明;英国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实践探析及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铁;重读科玄论战[D];湘潭大学;2003年
3 康礼芳;试论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及当代历史使命[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马海燕;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哲学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5 李英;镜与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东民;加罗法洛自然犯罪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7 高亚春;论后现代思维范式的生成:关于德里达的解构策略[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李志强;灵魂的堕落,人性的悲哀——从对话理论看《姚尼奇》的创作[D];四川大学;2002年
9 徐振轩;海德格尔存在论技术观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10 李菲;二战后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莉萍;美国多元文化政策初探[J];国际论坛;2005年02期
2 李臣之;课程开发呼唤校本教师进修[J];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05期
3 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实践智慧: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关键词——周小山教授谈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06期
2 汪永贞;;教研员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26期
3 娄维义;;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感受幸福[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18期
4 许德顺;;打破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1年06期
5 李伟;;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策略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1年06期
6 ;先睹为快[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24期
7 赵树祥;;立足自我提升,成就教师专业发展[J];天津教育;2011年08期
8 陈晓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措施[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9 郑瑜;;历史教师专业发展之路[J];基础教育参考;2011年10期
10 肖安庆;李通风;;试论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与策略[J];中小学校长;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昆峰;;关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对策[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2 ;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是新时期的立校之本[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3 李娟;;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反思——以西北某县为例[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于学书;符丽萍;;校本研修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5 许光勇;刘俊峰;郝景岐;;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6 张海燕;洪彦;张蕾;;学校研修策略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7 刘淑芬;;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重建[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8 ;明确思路 夯实基础 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9 ;构建研训教一体化教师培训体系 促进县域教师专业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10 ;夯基础 激活力 提素质 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毕景涛;助推教师专业发展要抓住四个问题[N];中国教师报;2009年
2 弓彩玲;复兴区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N];邯郸日报;2009年
3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学院附中校长 程和方;团队评价引领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师报;2009年
4 山岚小学 唐亚;加强读书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N];六盘水日报;2009年
5 王大根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由“积累”走向“转型”的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通讯员 郑红丹;麻城二小多项措施促教师专业发展[N];黄冈日报;2010年
7 记者 夏禾;十六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N];苏州日报;2010年
8 杨柳青一中 安玉静;让生命成长走进教师专业发展历程[N];天津教育报;2010年
9 记者 李伦娥 通讯员 邹平辉 何频;湖南 成立教师专业发展联盟[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成尚荣 国家督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教师该读些什么[N];中国教师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二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生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文昊;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学习支持框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田莉;校本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秦立霞;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美;面向知识社会的教师学习——发展适应性专长[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寒凝;教师眼中的教师专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佳;基于教育生态学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廖青;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师徒结对”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赵静;运用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祝智颖;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艳;美国教师组织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张进;教学模式与教师专业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郝少平;实践生存论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西南大学;2010年
9 卢菲;中小学网络教师培训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白永然;理论与经验之间[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18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818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