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中的“网络公民”及其教育
本文关键词:网络社会中的“网络公民”及其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群体 公民社会 教育 网络社会 现实社会 必然要求 国家治理 多维性 重要力量 真实性
【摘要】:随着网络社会的来临,网络公民的出现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公民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治理必须重视的重要力量,是现实公民社会的发育延伸。所谓网络公民,就是现实社会中的公民在网络社会中呈现出独立、自主、参与、进取等特征的角色延伸和存在状态。网络公民的主要特征是:真实性与虚拟性并存;被动性与主动性并存;权利与义务并存;一体性与多维性并存;现实性与理想性并存。从目前状况来看,需要对网络公民加强主体性教育、主导性教育、社会性教育以及个性化教育。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中共中山大学党委;
【关键词】: 网络群体 公民社会 教育 网络社会 现实社会 必然要求 国家治理 多维性 重要力量 真实性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网络公民的出现“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1]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影响正从开始的单方面、小范围、缓慢推进向全方位、多领域、飞越式发展过渡,网络不再仅仅是人们消遣、娱乐的场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正强;当代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的新体系及其作用机理[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杨金土 ,孟广平 ,严雪怡;对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再认识(二)[J];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25期
3 周中明;姚鼐的妇女观和他笔下的妇女形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孙显元;“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裴德海;;政治制度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刘卫平;孙晓娟;;论思维创新的实践基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李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途径—对私有制的再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5期
8 刘荣清;马克思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的生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王郁;肖桂林;;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发展的比较与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10 孙淑萍;;高校生态德育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增惠;石鹏;;马克思论人和自然的关系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建刚;;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汪琼枝;;传统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价值基点的不同旨趣[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邢荣;;现代性矛盾的现实根源——马克思的资本视角[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许耀桐;;关于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探讨[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刘大椿;;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魏永征;;在“一国两制”下对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界定——一位中国大陆学者看《基本法》23条立法[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李莉娅;叶苗;;舆论引导方式,,期待艺术性创新——“开放条件下舆论引导方式”调查与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10 卓越;;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新探[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8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拴平;张申府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10 胡振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游红武;后冷战时代国际冲突探源[D];暨南大学;2000年
9 廖秋红;媒介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D];暨南大学;2000年
10 李仙飞;马克思个性观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B.杰索普 ,冯炳昆;葛兰西思想论战——吸收葛兰西思想是左派复兴的关键[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02期
2 Н.И.沙什科夫;夏伯铭;;哲学中人的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03期
3 林建鸿;当前公民的政治参与和社会责任感[J];社会;1989年07期
4 龚益鸣;;抗衡与协调——迈向现代社会的界碑[J];湖北社会科学;1989年06期
5 赵清;重视对袍哥、土匪和军阀史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6 B.斯图皮申 ,匡时;公民社会与民主国家[J];国外社会科学;1991年04期
7 F.-X.梅里安 ,江小平;国家与社会政策:关于新制度化主义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1991年07期
8 И.叶尔米申 ,冯■生;彻底的经济改革:起因、问题及解决方法[J];国外社会科学;1991年10期
9 王端林;剖析洛克和卢梭的人权观[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10 丁松泉;;康德历史观述评[J];历史教学问题;199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斋藤美和子;;茶馆与茶艺馆的功能问题[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0年
2 施骏;;重组居委会——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建设路向探究[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陈林;夏同水;刘正林;;非营利组织及其在中国的潜在形态[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杨晓惠;;WTO机制与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A];2002年度全省法院应对入世工作研讨会获奖论文专辑[C];2002年
5 邓弋青;;善治目标下的中国政府行政改革[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2年“全球化与政治文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赵辉;;社会分层新走势与新政治局面的形成[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2年“全球化与政治文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葛枫;;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8 刘康;;瞿秋白与葛兰西——未相会的战友[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9 丁东红;;当代社会哲学的两个前沿问题[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10 ;2004中美企业公益经验交流研讨会[A];2004中美企业公益经验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增科;究竟怎么认识腐败[N];北京日报;2000年
2 王玉印;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N];中国文化报;2000年
3 赵健;香港的第三部门[N];法制日报;2000年
4 方征;世界贫富差距继续加大[N];国际金融报;2000年
5 戴继强 何晋秋;欧洲建设的民主赤字[N];光明日报;2000年
6 李大虎;重塑行政公平的重要性[N];社会科学报;2000年
7 曲瑞华;“公民社会”与公民文化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0年
8 范素;现代、悖论与公民乌托邦[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9 王守城;新视角 大课堂[N];新闻出版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杨兆敏;梳理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N];工人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世华;公共治理视角下的中国政府改革[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钱春元;美国私人基金会与美中关系——兼论国际政治社会化[D];外交学院;2003年
3 沈中元;全球化下非政府组织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李艳霞;福利国家的政治学分析——以公民资格为视角[D];吉林大学;2004年
5 曹任何;治理的兴起与政府合法性重建[D];吉林大学;2004年
6 蔡志强;价值变迁与治理成长[D];复旦大学;2005年
7 林燕凌;我国非政府组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孙静;中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张农寿;多元责任与制度秩序[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顾慈阳;社会资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少军;论有限政府[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付阳;司法公正与舆论监督[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宁立成;社会保障权——现代社会的人权和公民基本权利[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庞金友;当代西方公民社会与民主化关系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5 金文哲;中国第三部门发展动力机制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马晓燕;变迁中的治理理念及中国实践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丁斌;权力的边界——中国社会基层自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道银;公民责任理论简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9 丁志华;以网络智暴法为核心的群体创新理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10 闫娟;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三足鼎立中的有效政府[D];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20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820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