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置”与“离我远去”:教育学质性研究价值中立立场分析与批判
本文关键词:“悬置”与“离我远去”:教育学质性研究价值中立立场分析与批判
【摘要】:价值中立是质性研究倡导并遵循的重要研究原则,教育现象学研究与教育人类学研究是当前教育学质性研究的代表性研究方法。其中"悬置"与"离我远去"分别是二者坚持价值中立的基本措施。教育研究是一种价值判断与价值表述,上述措施在实施中很难或者不能兑现,所以,质性研究的价值中立是教育学追求"科学"的一种努力但并不能实现。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质性研究 价值中立 离我远去 悬置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在二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在追求其“学科化”与“科学化”的道路上,教育学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一直在两个极端上跳跃:要么高举量化研究,要么彰显质性研究。虽然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在方法论的方方面面是相互对立甚至是水火不容的,但价值中立原则却是它们难得的共同追求,其假设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晓阳;价值中立与教育研究的学术立场[J];教育科学;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小苹;;课堂话语微观分析:理论,方法与实践[J];外语研究;2006年05期
2 本刊编辑部;2001:中国社会学前沿报告[J];社会学研究;2002年02期
3 陶李刚,高耀明;教育人种志研究的特征及其设计原则[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年08期
4 高永久;论甘宁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以回族为例[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于立贤;三大球魅力的价值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2 周海玲;制度下的教师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黄刚;整合与互动[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5 刘全国;三语环境下外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列;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1928-1949年)[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云飞;教育中质的研究方法运用评析[D];河南大学;2003年
2 沈丽萍;教育人种志:概念与历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慧;基础教育准市场化改革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艾琼;从乡野的主人到城市的边缘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孙立红;从价值学角度解读健美操的魅力[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何瑞菲;安徽省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7 贾凡;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学习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郭镜;农民矿工的生存状况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忠华;马克斯·韦伯“价值中立”说探析[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鉴;课堂志:回归教学生活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2 郑杭生;究竟如何看待“价值中立”?——回应《为“价值中立”辩护》一文对我观点的批评[J];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03期
3 成元君;“价值中立(Value free)”接受史简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运红;;论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及特征[J];现代交际;2011年08期
2 刘登冉;;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比较[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9期
3 邓友超;;名刊点击[J];中国德育;2011年01期
4 张晓阳;;论德育范式的三种隐喻[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25期
5 邓彩艳;黄奎林;;对高校心理咨询价值干预的思考[J];教师;2011年26期
6 周健敏;;从“占有”走向“生成”——论课堂生活的品质转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6期
7 牛楠楠;;“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年06期
8 马金凤;马德俊;;对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研究的若干思考[J];大众科技;2011年06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鸣;戴艳;;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内外保护因子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霞;范红霞;;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质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程文玉;唐平;龙玉川;;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比较研究——价值中立原则与灌输原则对比论述[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宜音;张曙光;;是俱乐部,还是关系网—一项有关大学生同乡交往社会心理机制的质性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李兰芳;;临夏州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程金福;孔燕;;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干预问题[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赵梅;;婚姻冲突及其对青春期子女影响的质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陈晔;;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质性研究[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李颖;张雯;于福洋;;小学教师心理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倪士光;伍新春;;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特点、成因及预防的质性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评论员 周飙;多元社会需要多元化的教育[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韩力争;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慧文;变革中的教师教育范式:海峡两岸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孝亿;身份自觉:教育质性研究者个人身份问题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荣秀;走在幸福的边缘[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湛守香;对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质性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胜良;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压力透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解光夫;价值澄清学派及其转向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八一;方法的背后—教育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理解[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雷鸣;贫困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丛;高职大学生网络成瘾及态度干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赵成亮;1978年以来教育研究方法的演进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于福洋;高中教师工作—家庭增益与冲突影响因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33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933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