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教育致贫”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17-10-19 13:29

  本文关键词:“教育致贫”问题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致贫 教育治贫 教育均衡


【摘要】:人力资本理论强调教育对经济增长和个人收入的积极作用,表明教育是克服贫困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却出现了部分低收入家庭"教育致贫"的现象。本文在分析导致我国部分家庭"教育致贫"现象产生的各因素的基础上,探讨"教育致贫"问题发生的机理,并提出解决"教育致贫"问题的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教育致贫 教育治贫 教育均衡
【分类号】:G40-054
【正文快照】: 教育是兴邦之本,也是民生之源。正如人力资本理论所强调的,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而保持经济增长又是世界各国政府治理贫困问题的有效举措。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当一国经济增长是“平衡的”,①那么收入增长和贫困呈负相关关系,而且贫困缺口和人均收入之间的弹性系数在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文利;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4年02期

2 马岩,冯磊;刍议基础教育的均衡性与高等教育的公平性[J];理论界;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学分制收费与高等教育公平推进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黄维;沈红;;论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创新:功能金融理论的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孙亚琴,范元伟,何强;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制度分析与设计[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4 尹洪斌;;从制度绩效看我国高等学校助学贷款制度的选择和创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孙亚琴,范元伟,何强;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制度分析与设计[J];江苏高教;2005年04期

6 黄敬宝;;国家助学贷款模式:政策性与商业性的矛盾与整合[J];金融与经济;2006年01期

7 贾勇宏;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短缺探析——一种利益集团理论的视角[J];教育与经济;2005年03期

8 郭荣华;龚欣;杜美妮;;新视角透视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原因[J];教育科学;2006年06期

9 黄敬宝;;我国大学生资助制度的评价与改进[J];晋阳学刊;2007年01期

10 贾勇宏;利益集团视角下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短缺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晓红;;我国高等教育学费问题研究述评[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2 刘彦伟;岳昌君;;教育借贷、人力资本积累与工作找寻[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红桃;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黄维;国家助学贷款转移支付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沈华;中国国家助学贷款多元化偿还模型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陈灿平;学生贷款:运行机制及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储祖旺;中国高校筹资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长兵;国家助学贷款的经济学分析[D];郑州大学;2005年

2 秦晶晶;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分析与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真;国家助学贷款运行中的问题研究及政策建议[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

4 贾勇宏;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短缺的公共选择理论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贾颜;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历史演变与未来选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任宪法;国家助学贷款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7 马明;农村义务教育“县本”投资体制的公益性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邬雨刚;个人终身教育帐户初探[D];苏州大学;2006年

9 毕鹤霞;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与学生资助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10 范昆;黑龙江省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构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谷宏伟;“教育致贫”及其后果:转轨时期中国低收入家庭的教育困境[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海红;知识贫困的现状分析与教育治贫的策略建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61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061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a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