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教育评价理论发展的视角看我国学校评估研究
本文关键词:从西方教育评价理论发展的视角看我国学校评估研究
【摘要】:教育评价理论是学校评估工作的理论支撑,对西方教育评价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和规律,对其发展特点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学校评估研究现状中存在的若干结构性缺失问题。从基础理论构建、研究范式塑造、研究技术和方法提升、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学校评估研究的水平。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关键词】: 教育评价理论 发展 学校评估研究
【分类号】:G40-058.1
【正文快照】: 学校评估在我国作为一种行政管理手段,关于其工作实践层面的现状和问题分析较多,而理论和专业研究方面的支持相对欠缺,这对提升学校评估的专业水平、加强评估工作的权威性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希望通过对西方教育评价理论的梳理,呈现教育评价研究的发展历程和规律,并对照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钢;美国教育评价理论的产生和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1993年03期
2 刘尧;关于教育评价学理论体系的思考——从我国的教育评价学研究谈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余文森;论美国教育评价的历史发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4 王俭;;当前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实践误区的价值取向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5 冯晖;;教育评价中的敏感性问题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张其志;;我国教育评价的科学观及其方法论的演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1期
7 陶西平;;我国教育评价面临的问题与任务[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Z1期
8 韩立福;;论我国学校教育督导评估范式的转型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5期
9 何侃;陈金芳;;基础教育评价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教育评论;2007年05期
10 吴钢;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2000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尧;论教育评价科学化的方法论原则[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刘尧;中国教育评价发展历史述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朱家存;周毛毛;;教育督导:中国与新西兰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4 李凌艳;李勉;张东娇;褚宏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评估的国际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许芳;李化树;;基础教育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3期
6 曹贤中;何仁生;黄建刚;;现代教育评价的若干取向——兼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评价的应然选择[J];成人教育;2008年05期
7 张云霞;;高校教学督导工作论略[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刁叔钧;;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刘国男;教育评价应“以人为本”[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张志远;;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问题探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孝华;走向具体个人:教育评价的生存论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荀振芳;大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反思[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王俭;基于价值尊重与价值认同的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俎媛媛;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理;论高校教学评估的教育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罗祖兵;从“预成”到“生成”—境遇性教学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岗;数学学习评价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钱旭升;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文化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刘继斌;流行病学教学质量评价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10 杨若凡;技术本科院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晓莹;通用试卷质量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苏菁;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学科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爱弟;新课程高中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陶艳;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龚卢芳;电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刘莹;专科医师培训考核体系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7 乔娟娟;新评价思想影响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凯峰;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意忠;教育评价价值取向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彭俊英;幼儿美术创作发展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金国,程亮;论知识经济时代新型学校管理观的构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洪成文;90年代国外教育督导发展轨迹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3 刘春惠;泰勒课程评价模式述评[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郭亚军,于兆吉;综合评价的合理性问题[J];东北大学学报;2002年09期
5 王景英,梁红梅;后现代主义对教育评价研究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5期
6 刘校梅;教育评价的演进[J];东岳论丛;2002年03期
7 余文森;论美国教育评价的历史发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8 周艳;美国教育评价模式价值取向的转换及借鉴作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9 龚孝华;管理主义与功利主义对教育评价伦理的制衡与消解[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李子江,周建刚;教育评价发展的问题与展望[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报;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业国;;重视教育评价中的协商与互动[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年05期
2 李中亮;;生命视角中的教育评价探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04期
3 何艳新;;浅析传统教育评价的问题与成因[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年17期
4 ;全国普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在沪召开[J];上海教育科研;1990年06期
5 陶西平;;期待着新的攀升[J];中小学管理;2008年07期
6 魏志强;;教育评价对象系统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08期
7 党军;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特点[J];山西教育;2004年09期
8 吴钢;;西方教育评价发展历史的探讨[J];外国教育研究;1992年04期
9 倪浩博;;关于现行考试制度与教育评价理论的错位[J];学校管理;2005年01期
10 王青云;;为提高青少年素质而评价——兼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J];教学与管理;198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彩芳;;《教育评价理论》在《病理学》目标教学中的运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文军;;理论自觉与学术场域的反思——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基本规则及其启示[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王齐彦;;中国社区发展脉络与趋势[A];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1999-2000)[C];1999年
4 李景华;蔡丽威;李想;;谈扶阳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在杂病中的应用[A];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学术思想研讨暨纪念吴佩衡诞辰120周年(1888-2008)论文集[C];2009年
5 陈忠卫;;管理学性质的重新认识及其学科体系发展脉络的分析[A];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于丽娜;;试述中国宗教人类学研究的发展脉络[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7 安国楼;;郑州历史文化资源的总体评价及开发利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宋木文;;出版是我为之献身的事业[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9 张淑芳;;论我国当代行政法学的发展脉络[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高广仁;;莒文化的考古学研究(提要)[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昌存邋昌航 杨光 继保;纳税榜上看梁山经济发展脉络[N];国际商报;2008年
2 实习记者 刘文泽;吕梁经济发展脉络更加清晰[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3 记者 塔西雅娜;梳理人口发展脉络 探索人口发展规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康戈武;太极拳的发展脉络[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本报记者 赵霞;把握电信市场发展脉络[N];计算机世界;2001年
6 ;“汽车灯具”的发展脉络[N];中华建筑报;2003年
7 ;42家媒体联合推出2007年度十大图书[N];中华读书报;2008年
8 金一南;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脉络及趋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9 本报记者 康梅芗;多元发展实现成功跨越[N];山西日报;2003年
10 孙彦良;准确认识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脉络[N];中国国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蕊;从文学的书信到书信的文学[D];吉林大学;2007年
2 任磊;百年奥运建筑[D];同济大学;2006年
3 刘辉;金代儒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鲍昌宝;中国现代诗歌都市话语研究[D];南京大学;2002年
5 刘绵绵;中国音乐基础理论教育发展脉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祁斌斌;1937年以前中国音乐期刊文论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7 姚明霞;西方理论福利经济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8 朱忠翠;中国当代室内设计发展研究(Ⅱ)[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9 焦中栋;论钱谦益的明代文学批评[D];浙江大学;2005年
10 马永利;现代都市语境下的中国“杂志文”[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纪;近现代中国悲剧观探微[D];中南大学;2005年
2 阴艳;“海派方型周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吴智敏;中国近代激进主义思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4 卓若望;中晚唐乐府题边塞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孙烨;我国高校思想品德课的发展脉络、现状与前瞻[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孙燕;科学教育影视作品中的动画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邹琪;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发展脉络与战略特征[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谢晶晶;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刑事政策发展初论[D];吉林大学;2008年
9 陆川;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特征发展脉络及原因分析[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10 刘爱梅;人虎之间[D];湘潭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101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10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