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情绪表达及其相关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情绪表达及其相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我同一性地位 中学生 正性情绪表达 负性情绪表达 情绪表达强度
【摘要】:本文根据埃里克森、玛西娅、加藤厚等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对某中学初一至高三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及情绪表达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研究发现,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各个维度总体呈"低-高-低-高"的发展趋势。高一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转折时期,在现在的自我投入上处于低谷,与其他各年级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自我同一性度数分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学生的正性情绪表达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从初一至高三,学生的情绪表达三个维度都呈下降趋势,高二、高三学生的正性情绪表达、负性情绪表达、情绪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初一、初二学生。中学生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与正性情绪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自我同一性地位 中学生 正性情绪表达 负性情绪表达 情绪表达强度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引言自我同一性是由埃里克森(Erikson E H).根据发展心理学和发展社会学原理对自我整合分析提出的概念。自我同一性,客观上指自我人格在社会存在中的统合性和一贯性;主观上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念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是自我在过去、现在和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旭锦;;职校生自我同一性地位对自我和谐水平的影响[J];理论界;2006年S2期
2 崔光成,赵阿勐,陈云辉;性别、年级、人格特征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关系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 郑丽岩,王冰洁;中学生的几个主要心理特点分析[J];克山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4 孔维民;高娜;;中学生的情绪向性、表情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2期
5 王振宏;郭德俊;马欣笛;;初中生情绪反应、表达及其与攻击行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3期
6 张日f;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构成及其自我测定[J];心理科学;2000年04期
7 俞瑞康;720名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力专;张国锋;;悖论问题的情绪机制消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刘结实;伍小东;;从目的性谈行为调节与控制的心理机制[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李磊;;大学生心理焦虑问题及其化解[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戚昕;;大学生对成年界定的认知评价[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李婷;;声音的认知过程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谈观众对影视声音的认知[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任月勤;;试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三个重要环节[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柳恒超;许燕;;情绪研究的新趋向:从有意识情绪到无意识情绪[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张剑;王建辉;王欢;;情感:人员管理研究领域中的新热点[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若文;杨静;;媒介批评对象的负性心理抵抗透视[J];今传媒;2007年01期
10 周盈秀;;浅析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途径[J];才智;2009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向真;;自我同一性:健全青少年道德人格发展的核心[A];第14次中韩伦理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德;余玲艳;;工作背景下知识型员工情绪影响因素质化研究[A];基于全球视角的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六届亚洲年会论文集(中文部分)[C];2007年
3 王枞;涂序彦;刘嘉;;注意-情绪协调的个性化信息推荐模型[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陆嘉s,
本文编号:1101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101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