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弟学校成为义务教育供给主体的机理、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公共经济学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农民工子弟学校成为义务教育供给主体的机理、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公共经济学的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农民工子弟学校 义务教育 供给主体 公共产品
【摘要】: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看,义务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应该由政府保障其有效供给。然而我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还处于边缘地位。现行属地化管理的义务教育体制使城市政府面临教育用地、财力等资源上的困境而无法满足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需求,在此供需矛盾下,义务教育的私人产品属性使私人有动机和可能创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尽管其在办学条件、教学质量方面远远比不上公办学校,但其更符合低收入农民工的需求,进而成为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一大供给主体。这弥补了政府供给义务教育的不足,然而会加深教育的不公平,影响教育的公益性。在城市公办学校无法全部吸纳农民工子女的情况下,应该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给予支持并进行规范管理。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民工子弟学校 义务教育 供给主体 公共产品
【分类号】:G522.3
【正文快照】: 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看,义务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应该由政府保障其有效供给。2006年6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来英;减税:理论解释与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4年03期
2 黄新华;;政府管制、公共企业与特许经营权竞标——政府治理自然垄断问题的政策选择分析[J];东南学术;2006年01期
3 唐果,贺翔;新制度经济学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几点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4 余斌;张钟之;;试析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J];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01期
5 李忠斌;;民族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及政策建议[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1期
6 李长健;江晓华;;发展公共科技的政府作为——法经济学视野的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7 詹建芬;对公共产品短缺现象的困惑和释疑[J];江淮论坛;2005年01期
8 刘得扬;;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中的产权明晰问题[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贺翔 ,唐果;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几点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02期
10 任啸;;世界遗产旅游产品性质与定价机制研究——以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为例[J];旅游科学;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椿元;混合产品成本补偿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2 李国强;政府采购理论与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闫威;地方公共品供给的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杜威漩;中国农业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陈大鹏;城市战略规划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潘力;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高等教育投融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7 诸培新;农地非农化配置:公平、效率与公共福利[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李忠斌;民族教育投资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睢党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李燕凌;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2 寇敏;公共旅游资源经营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3 刘宏涛;国有商业银行运营中的寻租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4 方东林;财税与科技的互动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常敏;经济鉴证类中介组织的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6 周铭华;教育财政结构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秦建明;退耕还林还草经济补偿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江利红;行政收费范围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王波;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及其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10 徐莹;贵州城镇化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霄;郭槐;;论义务教育中义务主体范围的界定[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王维秋;;国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和启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3 王兵;;从远程教育视角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8期
4 陈晖;;兵团团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问题刍议[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赵东旭;;保障每一个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权利[J];吉林教育;2011年Z3期
6 祖洁;;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研究及应对措施[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7期
7 白春燕;;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中教育公平的透视[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8期
8 张爱梅;;基于身份差别的教育歧视[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童洁;魏奇锋;孟致毅;李亚芯;;从“杀鱼弟”事件反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失学问题[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本月搜索[J];基础教育;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卫红;;从义务到权利——义务教育之于个人的变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陈元魁;周卫兵;;搞好义务教育执法检查 保障我省义务教育事业依法健康发展——参加2003年度全省义务教育执法检查的体会与思考[A];2005湖南省地方人大执法检查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亚荣;;对当前新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实施的制度困境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武玉婷;;从国际比较看如何完善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吴春霞;;中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状况的实证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观上镇农村留守学生现状及应对措施[A];宜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7 李水平;;论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8 杨长艳;;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关爱留守学生的协调及对策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杨东平;;推进以体制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A];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06年
10 邹兆辰;杨朝晖;;社会现代化呼唤教育公平[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爱铭;上海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亮点多[N];解放日报;2009年
2 记者/王洋;市人大常委会检查组检查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N];铁岭日报;2009年
3 记者 郎俊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听取义务教育法执行情况[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4 龙朝阳;依法规范投入和收费 确保义务教育法落实[N];湖南日报;2000年
5 时晓玲;以大气成大器 明大事成大师[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郭丰璞;学习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 营造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浓厚氛围[N];东营日报;2006年
7 吴兵;岳池县四结合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N];广安日报;2006年
8 张文都;市人大检查义务教育法落实情况[N];天水日报;2007年
9 记者 罗霞 李沙青;省府举行学习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座谈会[N];云南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耿联;建议废止民办义务教育[N];新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袁伟;教育法的运行[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刘惠林;中国农村教育财政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4 许丽英;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徐丽敏;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研究:一个发展主义的研究框架[D];南开大学;2009年
6 马雷军;教育优惠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高庆蓬;教育政策评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智超;教育政策执行的滞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兴;基于正义论的农民工子女教育制度伦理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 赵冰;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曾海明;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盖玉欣;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巧云;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6 管娣;“教师惩戒权”缺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丁皓;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8 邓金芳;免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李晖娟;农民工城居子女的义务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林家靖;义务教育阶段区域内教师均衡流动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184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118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