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

发布时间:2017-11-05 00:07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


  更多相关文章: 新课程改革 教师 职业素质 关键因素 学生发展 改革要求 基础教育 职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改


【摘要】: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体,是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作为课改一线的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来,深化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完备自己的职业能力,自觉提高自身素质,这是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招生管理中心;
【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高等学校师范类学生入学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TJJX08-1-044)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从理念到行动的深刻变革,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要突破以往传统的课程观对教师职业素质的规定,构建起全新的职业素质结构。新课程改革近十年来的实践经验也证明,教师职业素质的提升才是保障新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在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永军;宁婷婷;;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研究述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35期

2 周卫东;;略论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3 徐宇清,张崇脉;现代教师素质略论[J];教育探索;2001年12期

4 邱德乐;新世纪实施新课程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J];教育探索;2003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王本陆;;论中国国情与课程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和学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资源及其取舍和消化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10期

4 和学新;;科学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的两个方法论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8期

5 杨启亮;;守护家园:课程与教学变革的本土化[J];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6 蒋芸,边玉芳;试论研究型教师的特征及其培养模式[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7 宋翠娥;王宝钧;;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课改效果的国情因素分析——兼与美国国情因素比较[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8 徐宇清,张崇脉;现代教师素质略论[J];教育探索;2001年12期

9 钟启泉,有宝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J];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10期

10 潘新民;张薇薇;;必须走出后现代知识观——试论科学知识教育的作用与价值[J];教育学报;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雪林;新课程改革教师应具备的意识[J];青海教育;2004年04期

2 陈如平;新课程改革与教师形象[J];教学与管理;2004年02期

3 杨洪芳;新课程改革在农村:一场持久的攻坚战[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年Z1期

4 张仙荣;新课程改革离不开“教师的影响”[J];希望月报;2004年04期

5 陈京山;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透视[J];基础教育;2004年04期

6 陈萍;;让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J];安徽教育;2005年11期

7 符永平;教师功底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J];教学与管理;2004年07期

8 刘前进;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点滴体会[J];青海教育;2004年05期

9 杨成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树立八种观念[J];教育探索;2004年07期

10 万伟;新课程改革下的困惑与思考——来自教师的回应[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风兰;;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2 郭海仓;;浅析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素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张桂玲;;教师在远程开放教学过程中的作用[A];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杨秀荣;;谈教师对学生的爱[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5 张喜凤;赵红兵;郭海英;;培养“实用型”人才,教师是关键[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6 赵鸣九;;大学青年教师16种个性因素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7 马佳萍;;新课标中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和应对方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8 王玲琴;;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光明的未来[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年

9 卞玉潮;;维护学生的尊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10 曹小勇;朱丽清;;让学生、教师、学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共同成长[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温淑敏 通讯员 黎力;“求思文化”助新课程改革扬帆远航[N];天津教育报;2009年

2 市教育局供稿;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学习考察报告[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3 记者 李君;我市召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会议[N];拉萨晚报;2010年

4 徐志纯;明年高中力争实行新课程改革[N];安徽日报;2004年

5 徐志纯;新课程改革以农村为重[N];安徽日报;2004年

6 教育部副部长 袁贵仁;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有力师资保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记者 李芳;我省明秋实施普高新课程改革[N];云南政协报;2008年

8 宋维萌 吴颍惠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张业强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史学贵 贵州省毕节实验区教育局局长 单秀梅 人民大学附属小学老师;新课程改革 让教育走近实践[N];人民政协报;2009年

9 杨杰 安阳市第二实验中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以建设性思维推进新课程改革[N];安阳日报;2009年

10 吴秉健;我市小学新课程改革成效凸显[N];韶关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3 赵雪波;战地记者论[D];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

4 周润智;被规约的教师职业[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吕润美;新课程地理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郑秋贤;“冲破坚冰”——三位浸入式教师成长的故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余珍有;教师的交际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双美;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适应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宋时春;静悄悄的革命:教师对课程的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赵显莲;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季祥国;浅论对教师合法权益的保护[D];苏州大学;2004年

5 张勇;重庆市主城区初中物理课程实施现状调查[D];西南大学;2006年

6 李佳;德育新课程改革中德育教师角色转变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红英;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阻抗的文化检视[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段旭;中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阻抗及其消解[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妙娥;新课程改革的文化转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秋颖;教师成为研究者:现实与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141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141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f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