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大学生希望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11-24 15:09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希望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希望感 抑郁 焦虑量表 应对方式 心理控制源 主观幸福感 应付方式问卷 幸福感指数 自尊量表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希望感与自尊、幸福感、心理控制源、抑郁、焦虑以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成人一般希望感量表、成人内—外心理控制源量表、自尊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应付方式问卷、自评抑郁量表和自评焦虑量表对369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大学生的希望感水平较高;年级、性别、专业、来源地对其希望感没有显著影响;2希望感与自尊、主观幸福感以及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控制源、抑郁、焦虑以及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3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希望感对自尊、幸福感、心理控制源、抑郁、焦虑以及应对方式均有显著的回归效应。结论大学生希望感是主观幸福感、自尊、心理控制源、抑郁、焦虑以及应付方式的重要预测因素。
【作者单位】: 中国.浙江传媒学院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中心;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从20世纪50年代起,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开始关注“希望感”这个概念。Miller和Powers[1]从希望的本质和辞源学的角度,将希望定义为:“一系列对美好状态或事物的预期和描绘,一种可以自我提升或者从困境中释放的感觉。这种美好预期不一定要建立在某个具体的事物和现实的目标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维良;教师的应付方式与社会支持[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张力为;信度的正用与误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张力为;效度的正用与误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宋斐;;大学生体貌自尊、学业成绩、归因方式和自尊的关系[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万黎;论自尊与健全人格的关系[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李苑凌;谢朝晖;;自尊心理研究综述[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梁宝勇;;《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应对分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3期

8 唐正芬,冯曦云,赵旭东;家庭动力学特征与青少年应付方式及违法犯罪的相关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年02期

9 李津,李小妹,刘明,高睿;农村贫困地区老年人心理社会问题及应付方式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4年02期

10 韩永菊;急诊科护士SCL-90测试结果与应付方式选择的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Tan Xianming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RESEARCH IN COPING STRATEGY OF ARCHER[A];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Asian-South Pacific Association of Sport Psychology[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翟群;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琼;乳腺增生病肝郁气滞证心理应激及内分泌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胡志;我国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董会芹;3-5岁儿童同伴侵害的一般特点及其与应对策略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田录梅;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好及其对情感反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振娟;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2 林晓军;大连市中学生体育学习成败归因与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3 孙志凤;高中生自尊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欧阳常青;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间的关系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凤娥;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陈洪;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及其应对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春燕;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苏娟娟;青少年学生的自尊、自我和谐和网络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于肖楠;不支持压力下的下岗人员应付方式与控制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常逢锦;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心境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冯永辉,周爱保;中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1期

2 岳颂华;张卫;黄红清;李董平;;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3 陈红,黄希庭,郭成;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5期

4 杨海荣,石国兴,崔春华;初中生应对方式与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2期

5 严标宾,郑雪,邱林;家庭经济收入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年02期

6 孔德生;张微;;贫困大学生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7 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淑清;发展中国家专家的国外迁移[J];人口与经济;1980年03期

2 王亨祺;扩大见闻,笔下生“花”[J];安徽教育;1980年01期

3 汪培栋;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的规律 加强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4 苏霍姆林斯基,刘启娴;大学生如何学习[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2期

5 何仁;苏联高等教育的一些新动向[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4期

6 М·Н·鲁特凯维奇 ,Ф·Р·菲列波夫 ,周蕖;苏联高等学校在改变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三)[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4期

7 黑田则博 ,伍岳中;美国大学生的“休学”[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4期

8 迟恩莲;苏联高等学校教学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9 余焕睿;日本大学生从“考试地狱”进入“经济地狱”[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10 周蕖;《高等学校教育学原理》概要[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广辉;王新;;大学生个性特征对体育课成绩影响的统计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张志钧;罗厚良;李金生;张洪扬;黄文清;褚芳;雷励;李绍唐;万麟如;廖世忠;;老年虚证与氧自由基代谢及DNA损伤后修复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3 山口求;片山富美代;横川裕美子;冈山和子;铃木美惠子;;关于个别指导教育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研究[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4 甘祺庭;;有用 有味 有得——我的大学语文教学[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5 迟立强;;谈“分类”、“对比”的教和学的方法[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白纯;;基础英语教学中的语音训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王伟;张雯静;;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分析[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张雯静;;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韦英佳;;重视和加强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10 罗玉珍;萧伯符;;当代大学生行为法制管理刍议[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红青;冷静看待“考证热”[N];安徽日报;2004年

2 本报通讯员 胡胜友 本报记者 刘纯友;心灯点亮校园[N];安徽日报;2004年

3 程绪彪;思想教育工作的网络化[N];安徽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魏陈静;女大学生奶瓶喝水不仅仅为“装嫩”[N];北京科技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刘芬;当代大学生为何如此虚荣[N];北京科技报;2004年

6 记者 戚海燕 通讯员 乔晓鹏 程岳 李刚;首都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日展示活动[N];北京日报;2004年

7 张妍;给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参考[N];北京日报;2004年

8 童曙泉;首都三成大学生参加学生社团[N];北京日报;2004年

9 李慕;塔大大学生社会实践见实效[N];兵团日报(汉);2004年

10 凤凰卫视中文台《名人面对面》提供;郭敬明 用行动让他们闭嘴[N];成都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巍;六十年代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于立贤;三大球魅力的价值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车丽萍;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媛;大学生自立意识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胡娟;消费活动中记忆错觉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徐霞;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测量及其与身体锻炼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慧琳;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9 郑剑虹;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宋其争;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朱慧敏;《华师女大学生性心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梁宇颂;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欣;形体课对广播学院女生形体改变的积极作用与效果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5 王婉莹;试论如何通过大学法律公共课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建军;多元价值观与大学德育中的价值导向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7 齐红;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问题及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栾春娟;大学生法制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9 赵明民;对“十五”期间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张文学;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222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222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7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