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教师不当行为类型与矫治之策

发布时间:2017-12-04 20:32

  本文关键词:教师不当行为类型与矫治之策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发展 教师素质 教师行为


【摘要】:教师的言行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会有意或无意地表现出一些不当行为,基于对师范生教育自传的分析,教师的不当行为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粗暴地体罚学生;羞辱学生;歧视或不公正地对待学生;不当的教学行为;不当的管理方式。针对教师的不当行为,可采取的应对策略包括:实现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专业伦理的同步发展;导正教师的信念体系;着力发展教师的移情能力;关注教师的情感;完善"游戏规则",规范教师行为。
【作者单位】: 大连大学师范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07JA88016)研究成果
【分类号】:G525.1
【正文快照】: 1896年,美国学者克雷茨(H.E.Kratz)调查了一大群小学生对于优秀教师特征的意见,分析后制定了一张分辨高效能教师的特征量表,作为培育师资的参考和优化教师行为的依据。此后的一百多年,为了确定教师评价的标准,或是为了构建教师发展的指标体系,学界进行了大量有关优秀教师素质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立志;;凯兴斯泰纳教育思想浅析[J];成功(教育);2012年04期

2 王德勋;;教师的专业素质构成探微[J];成人教育;2009年05期

3 翟海魂;;试论现代职业教育的思想源泉和早期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5期

4 李红梅;马立志;;试论凯兴斯泰纳的“劳作学校”[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5 马立志;;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解析[J];教育与职业;2009年33期

6 马立志;李红梅;;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J];教育与职业;2012年15期

7 马立志;;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思想浅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年05期

8 夏冬杰;;作业教育的历史沿革及其价值追求[J];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12期

9 裴延锋;;加强高职生职业伦理教育——由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伦理化思想引发的思考[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周兴国;;论教师的职业奉献精神[J];当代教师教育;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吕红;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质量保障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宫雪;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中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宋艳梅;示范高中规范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莹;“职业性”:德国职业教育本质特征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孟景舟;职业教育基础概念的历史溯源[D];天津大学;2012年

6 刘亚敏;寻找教育学的力量[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向征;诚信教育优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波;论普通中专教师学科专业实践技能对教学质量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葵;论托马斯·阿诺德的公学改革及影响[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3 许海燕;和谐社会建设中大学生公民意识及其培养[D];新疆大学;2008年

4 牛晓琴;我国中小学公民意识教育实施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5 臧宏毅;论高中生的集体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夏冬杰;知识观转型及其对学生作业改革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陶小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师情感因素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马立志;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河北大学;2007年

9 李小妮;黄炎培与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梁爽;季亚琴科集体教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永欣;;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及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05期

2 王克非;;今天的教师应该反思什么[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6年01期

3 杨修平;;归因论视角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7年03期

4 朱升;;校本培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1期

5 邓晓红;;基于校本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2期

6 张晓梅;;教师行为与英语教师发展模式的理论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赵桂霞;张建英;;行动研究:统领幸福教师团队建设[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21期

8 张尚莲;史耕山;;关于我国英语教师素质内涵及其发展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年12期

9 肖正德;;新时期促进农村教师发展的战略意义及其保障机制[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10 黄凤菊;;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应加强对英语教学理论的学习——基于某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实证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英;;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途径和方法[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2 夏国良;;“开放 自主 相融”——萧山中学教师发展制度解析[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3 邵武市实验小学课题组;黄新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4 宋艳丽;;民办教师评价体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范多红;;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6 冯罗;;促进教师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7 寇焕杰;;校园和谐与教师发展之我见[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8 寇焕杰;;校园和谐与教师发展之我见[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9 张源源;邬志辉;;美国HTS学校教师发展的措施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课题组;;〈创建和谐校园与教师发展〉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黑龙江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娟清 俞春明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梅里小学;走教师发展合作社之路[N];中国教师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赵正元 李挥;一条教师素质提高的新途径[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张丹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名师工作室: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梁好 安徽省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别让“名师工程”误了教师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张艳敏;教师发展是学生成功的基石[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黄巧娣;乐山电大:为教师发展提供“营养大餐”[N];乐山日报;2009年

7 上海中医药大学 阎晓天;以“教师发展中心”促中医教师专业化[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8 拉巴;浅谈教师素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N];林芝报;2008年

9 记者 李忠峰;我国农村教师素质再上新台阶[N];中国财经报;2011年

10 张淑敏;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宏毓;教师发展指导者工作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余闻婧;发现与解放[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于维涛;县域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栋;大学外语教师认知研究及其对教师发展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于兰;建构主义视阈下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叶小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鲍同梅;教师自主:一种审视教师发展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黄瑾;农民城的教师[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铁英;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研究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文华;师德教育与教师发展——我国教师发展的不均衡性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杜春英;提高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魏良庭;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自我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治高;发展教师课程能力的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肖平;美国教师联盟之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倪寿英;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成长观及其现代启示[D];苏州大学;2008年

8 吴可峰;教学行动研究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马军;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若干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孙琨懿;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发展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52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252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3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