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混和方法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特点

发布时间:2017-12-07 12:06

  本文关键词:混和方法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特点


  更多相关文章: 质性研究 定量研究 混合方法研究


【摘要】:混和方法研究是继定量研究范式和质性研究范式之后的"第三种教育研究范式"。但是纵观现有国内研究文献,还未见对混合方法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特点做深入研究。为了丰富我国高等教育方法论范式,提高高等教育研究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推进混合方法研究的本土化进程,有必要从质性研究、定量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三者比较的角度对混合方法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特点做进一步译介。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混合方法研究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本土化”(FFB090549)前期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032
【正文快照】: 美国教育研究方法论学者约翰逊和奥屋格普兹2004在美国教育研究的主要阵地之一《教育研究者》杂志上撰文指出:混和方法研究是继定量研究范式和质性研究范式之后的“第三种教育研究范式”或教育研究运动的“第三次浪潮”,并且预言“混合方法研究的时代已经来临”[1]。我国教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虎伟;;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理想范式:混合方法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07期

2 田虎伟;;混合方法研究:美国教育研究中的新范式[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田虎伟;;混和方法研究——美国教育研究方法的一种新范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2 田虎伟;;混合方法研究:美国教育研究中的新范式[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3 邓猛,赵振州;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写作基本规范的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01期

4 朱志勇;教育研究方法论范式与方法的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01期

5 田虎伟;;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理想范式:混合方法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光辉;大学就业指导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潘懋元;刘小强;;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进展与问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2 陈伟;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之评价和超越——关于研究方法论的尝试性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3 田虎伟;;混合方法研究:美国教育研究中的新范式[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4 刘水凤,乔连全;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方法刍议[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李硕豪;贾永堂;;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综述[J];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06期

6 高军;;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指向性”特点的形成及其面临的挑战[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社会需要它:社会学[J];社会;1989年10期

2 杨昌勇;法国教育社会学概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3年02期

3 丁邦平;国际比较教育的若干方法与理论——兼谈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4 李雁冰;试论三种教育研究范式及其转换背景[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1期

5 王金玲;“社会性别与社会学”读书研讨班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2期

6 杜芳琴;现代化与父权制:性别视角的审视——《父权的式微:江南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性别研究》评介[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5期

7 熊秉纯;质性研究方法刍议:来自社会性别视角的探索[J];社会学研究;2001年05期

8 李雁冰;走向新的课程评价观[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1期

9 冯正直,张大均;中学生心理素质概念和成分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陈晓华;加强毕业论文教学管理 提高函授教学质量[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正直;汪凤;;心理训练的电生理学和免疫学机制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夏令;伍新春;;冲突策略对小学生科学概念转变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辛志勇;;农民价值取向与生活满意度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陈妙;孔克勤;;台湾网络成瘾硕博士学术研究现况[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赵梅;;婚姻冲突及其对青春期子女影响的质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王建宁;;住院病人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吴心怡;;血液肿瘤患儿母亲心理历程的质性研究[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陈勇;洪艳;杨连华;陈念良;倪崖;凌志强;余为群;毛江森;;甲型肝炎病毒中国流行株5’NCR核苷酸序列异质性研究[A];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建院55周年院庆论文专辑[C];2005年

9 孟莉;;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科学研究的思考[A];国际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学术会议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薇;朱柯平;戴韵;;膀胱癌泌尿造口患者生活状况和支持需求的质性研究[A];2006年浙江省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王兴旺博士;加强产学研对接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N];科技日报;2003年

2 纪文琴 王兴旺;加强产学研对接促进企业科技创新[N];科技日报;2003年

3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郁鸿胜;城市群制度创新之重点[N];国际金融报;2004年

4 李景卫;加强保护地下水资源[N];人民日报;2004年

5 通讯员 王保民;四国携手保护阿尔泰山生态[N];新疆日报(汉);2004年

6 记者 阿勒得尔图 弓维平;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在全国启动[N];中国民族报;2005年

7 施蔷生(作者系上海城市发展信息中心高级咨询师);制度创新推动城市群发展[N];消费日报;2005年

8 ;脑老化的异质性研究[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5年

9 敖娟;以铝代铜有望缓解成本压力[N];中国建材报;2006年

10 ;叙事在中国社会研究中的运用及其限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于·布仁巴雅尔;民族地区乡村实用科技推广培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胡惠闵;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改革: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杨慧文;变革中的教师教育范式:海峡两岸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马春华;市场化与中国农村家庭的性别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李炳全;人性彰显和人文精神的回归与复兴[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吉波;①I°SS与HLA-DR B基因相关性研究 ②抗着丝点抗体的异质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8 勾丽;产业集群背景下企业关键资源、战略能力与成长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亚男;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因素的质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文斌;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谢颖菁;分校、合校教育模式对澳门中学生性别角色认知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朱哲;基于数学史的数学教育现代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5 朱赛红;教师与家长互动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照涌;兰州地区大型中央企业办学体制改革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万婷婷;踏寻科学的足迹[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韩梅;反思性学习对中学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作用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吴斌;高中生英语口语交际策略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10 辛桂杰;吉林地区HBV基因分型及其与阿地福韦酯的疗效相关性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62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262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3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