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家校合作——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角

发布时间:2017-12-07 13:03

  本文关键词:家校合作——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家校合作 教师专业成长 新视角


【摘要】:家校合作内隐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功能,长期以来遭到弱化甚至是忽视。因此,应在对家校合作功能认识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以育人作为家校合作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契合点,彰显家校合作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并通过对家校合作功能的重新审视、对家校合作主体关系的重新定位和增强家校合作的制度化等措施,提升家校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 皖西中学;皖西学院政法系;
【分类号】:G451.1;G459
【正文快照】: 一、缺憾:对家校合作研究现状的反思目前有关家校合作的研究,主要从家校合作的分类、家校合作模式及实践、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等方面展开。从家校合作的分类研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美国学者兰根布伦纳(M.R.Langen-brunner)和索恩伯格(K.R.Thornhurg)根据合作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林菁;;关于家校合作之间若干问题转变的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2 汪育华 ,张泽科;教育力的整合——成都市锦江区开展“家校互动和谐”研究记略[J];四川教育;2003年04期

3 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年03期

4 宋广文;何非;;家校合作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年03期

5 王艳玲;;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的经验[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年05期

6 刘衍玲;臧原;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7年02期

7 刘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功能及方式[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秀娟;;汉字教学要关注成字部首在合体字中的变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2 尹力;试述父母教育权的内容——从比较教育法制史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3 胡庆山;;新课改背景下家长及社区成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王玲;;浅析英汉基本颜色词所蕴含的文化[J];才智;2008年05期

5 贾延平;;专业外来术语规范化的思考——由“钉住汇率”说开去[J];出版发行研究;2010年04期

6 姜有顺;;“火星文字”与网络语言规范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年04期

7 关丽丽;;家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9期

8 崔雪梅;;“反身”与“返身”[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11期

9 肖纪美;人、才、材的命运[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10 许闻君;;《天工开物》中养蚕词的特点[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郑丽;;《新华字典》新旧版本“扌”部动词释义对比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宋安华;柴大定;林星雄;;中华排检码[A];中国索引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罗贤栋;唐爱华;;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的家校交流方式[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丁大斌;黄昌宁;;汉语同音词调查及拼音输入法基线模型研究[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5 钟彬;;社会认同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6 郑在义;刘辉;;民事行政检察调查权研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罗继英;;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乔翠霞;国际技术转移与我国工业结构升级[D];山东大学;2007年

3 郝若平;家校合作:亲师互动对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健康的影响[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戴永亮;行政强制法治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席卫权;国内普通中学艺术设计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贾宏燕;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中国文化渊源与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田若飞;社会控制论视角下的教育与幸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彭勃;高等教育资源的生态化配置与培植[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9 沈卓娅;中国门文化特性的系统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10 邹强;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莹;对朝阳市四所市直高中家校合作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敏;对外汉语轻声词教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陆春晔;影响小学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4 周晓芸;家校合作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黄燕芝;家校合作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健康发展[D];苏州大学;2010年

6 何程妍;苏州市中学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韩绪芹;泰安市初中家校合作现状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文杰;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问题解决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沈怡;基于网络沟通工具的家校互动的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朱乐怡;初中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调查与管理对策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南丁;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日本的PTA给我们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2期

2 汪育华 ,张泽科;教育力的整合——成都市锦江区开展“家校互动和谐”研究记略[J];四川教育;2003年04期

3 刘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功能及方式[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成忠;;家校合作——中职学生成长的新视角[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3期

2 周雪莲;阳德华;;家校合作问题探讨[J];教学与管理;2008年11期

3 陈f ;;家校合作:一种特殊的交往[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03期

4 杨荣明;;农村家校合作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7期

5 陈峥,王建梁;家校合作的纽带——美国家长教师联合会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05期

6 冯婉仪;台湾协和学校家校合作掠影[J];基础教育参考;2003年Z1期

7 冯凝;;家校合作育人的实践探索[J];辽宁教育;2009年03期

8 汤小丹;;小学家校合作问题初探[J];学生之友(小学版)(上半月);2009年10期

9 尹立新;;家校合作教育问题剖析[J];辽宁教育;2010年03期

10 申瑞芝;家校合作 培养合格人才[J];北京教育;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凝;;家校合作育人的实践探索[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陈丁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为教师专业成长助力[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4 ;创新校本研修机制 加快推进教师专业成长[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5 ;主推两项校本研修活动 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6 ;加强师校建设 发挥师教职能 为促进县域教师专业成长搭桥铺路[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7 合肥市48中课题组;;在反思中成长——教师专业成长模式[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8 刘映桃;;家校合作促学生发展的途径与方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C];2012年

9 林朝贵;;深入开展岗位大练兵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东卷)[C];2012年

10 ;开展师本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赵准胜 刘文_g;吉林主题教研促农村教师专业成长[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记者 吴骞;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N];莱芜日报;2010年

3 灌南县第三中学 陈飞;读书,教师专业成长的快车道[N];连云港日报;2011年

4 莲都囿山小学校长 何竹生;反思与交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N];丽水日报;2008年

5 钱诚;“个人课题”为教师专业成长“开处方”[N];江苏教育报;2009年

6 英山县雷店教育总支 蔡干;在构建高效课堂中实现教师专业成长[N];黄冈日报;2010年

7 通讯员 丛文勇 本报记者 宋全政;让教师真切体会职业幸福[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记者 何超群 见习记者 李颖 通讯员 厉苗军;上虞:为教师专业成长插上翅膀[N];绍兴日报;2010年

9 通讯员 段斌 毕朝晖;白石坳小学“五项工程”促教师专业成长[N];黄冈日报;2011年

10 谷清芬;乌审旗“促进教育优质发展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项目”启动[N];鄂尔多斯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炳辉;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燕;亲子关系的教育哲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3 孙颖;从自在到自觉[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曹宗平;城镇化之路—基于聚集经济理论的一个新视角[D];西北大学;2004年

5 郝若平;家校合作:亲师互动对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健康的影响[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过广宇;素质教育的新思路:个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秦敏;基于创新视角的企业复杂信息系统使用及其对绩效影响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8 蔡梓瑜;澳门家校合作发展路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5年

9 魏润卿;中国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黄立新;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D];;XX年

2 张达红;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达红;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颜丽华;中小学家校合作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颜丽华;中小学家校合作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莹;对朝阳市四所市直高中家校合作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莹;对朝阳市四所市直高中家校合作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莹;对朝阳市四所市直高中家校合作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莹;对朝阳市四所市直高中家校合作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恒懿;家校合作新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62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262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0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