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大学生生活事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8 08:23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生活事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活事件 人格特质 大学生


【摘要】: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内蒙古三所高校的680名大学生完成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团体测试。以期了解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生活事件的一般状况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事实依据。结果表明:(1)男、女大学生在受惩罚和其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蒙、汉大学生在学习压力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城、乡大学生在学习压力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2)随着年级的增加,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在逐渐增加,大三达到最高点,大四开始下降。(3)内外向因素对生活事件没有显著的影响,神经质因素对生活事件有显著的影响;神经质和精神质可以预测生活事件的应激程度。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内蒙古高等教育重点攻关项目“大学生心理疏导多元化模式的构建及评价体系研究”(NJzg08022) 内蒙古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重点项目“蒙汉大学生心境差异性研究”(ZD004002)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生活事件是人们在家庭、工作、学习和社会支持系统中出现的各种刺激的总和,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精神刺激。生活事件作为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常见应激源,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已有相关研究表明,生活事件可以引致个体疾病甚至死亡。作为一种普通的应激源,生活事件广泛存在于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静波;解亚宁;任忠文;雷明强;;高原军人主观应激、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李虹;大学校园压力的年级和性别差异比较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3 杨心德,蔡李平,张莉;大学生日常生活事件压力指数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6期

4 王凤芝,梁多宏,史新竹,王家骏,梅华,周齐英;医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现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11期

5 刘贤臣,刘连启,杨杰,柴福勋,王爱祯,孙良民,赵贵芳,马登岱;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极盛,丁新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2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梁宝勇,郝志红;《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3 卓秀慧,洪琦,罗小杏,梁纯,叶翠容;深圳部分青少年焦虑情绪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年02期

4 覃干超;高师学生应激生活事件状况的调查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温文沛,郝元涛,徐琦,王维勇,刘国标,苏汝钊,许翠萍;肺结核病人健康行为量表初步编制与评价[J];广州医药;2005年04期

6 梁建华;彭智勇;许文东;林国彬;宋晓容;;青少年哮喘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特点的对比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7 桂守才;王道阳;姚本先;;论心理问题[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年02期

8 袁立新;曾令彬;;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9 张志群,李茹;某军校医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10 陈朝阳;《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结构的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石建;“心身医学”理论中医药学溯源及其对SLE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盈;大、中学生生活应激评定量表的编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陈陵;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社会支持及其相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丽;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干预的效果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4 杨梦竹;上海市青少年PTSD状况调查及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金钊;上海市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许延礼;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惠;中学生心理应激发展性特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迎春;青少年应对方式的发展及其与生活事件和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许明;大学生心理应激事件评定量表编制及相关分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狄敏;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志萍,余斌;医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2 王艳芝;李彦牛;龚蓉;;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5期

3 张志群,李茹;某军校医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4 李虹;大学校园压力的年级和性别差异比较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5 陶芳标,曾广玉,张洪波,徐勇,许韶君,汪宏珊;中专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及其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中国校医;1998年01期

6 李育辉,张建新;中学生人格特质、主观应激与应对风格之间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4年01期

7 王凤芝,梁多宏,史新竹,王家骏,梅华,周齐英;医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现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11期

8 李士保;席波;付茂笋;孙付胜;;城乡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5期

9 徐慧兰,肖水源,冯姗姗,陈希希;中南大学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年04期

10 陈树林,郑全全;应激源、认知评价与抑郁障碍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忠刚;;青少年人格的研究综述[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4期

2 赵承渊;;“我叫不紧张”——摆脱焦虑[J];科学与文化;2011年09期

3 米豆豆;;时间管理倾向研究回顾[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7期

4 周倩;姚志强;;大学生人格特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9期

5 胡耿丹;项明强;;国内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元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6期

6 王刚;李志勇;;师范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的关系[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黄琳;;青少年双性化人格及其培养的途径[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7期

8 王世锴;郭萍;王薇;高文斌;;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人格特质的相关性探析[J];医学与社会;2011年07期

9 赵承渊;;“我叫不紧张”——关于压力与焦虑[J];证券导刊;2011年26期

10 陈功香;孙英红;;90后大学生网络依赖与C型行为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友;陈中永;钟建军;;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生活事件、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李琳;马蓉;;乳腺癌抑郁患者生活事件和心理防御方式的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李望舒;;西安市大学生网络使用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的关系[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王燕;;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及自我效能感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5 王宇中;;以目标人群为描述对象的人格特质词汇学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秦金亮;;学生课堂生活事件记忆的线索提取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邓晶;钱铭怡;;咨询师人格特质对双重关系伦理困境认知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余微微;周颖;柯晓燕;邓慧华;陆祖宏;;育儿压力与人格特质对母亲抑郁情绪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吕昀;蒋艳菊;;感觉寻求研究述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胡佳磊;;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关系综述[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东方晓;对邪教痴迷者人格特质的分析[N];大众科技报;2009年

2 东方晓;对邪教痴迷者人格特质的分析[N];大众科技报;2009年

3 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彭凯平;主观幸福也有现实意义[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4 石国兴邋高志文;关于心理和谐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5 专刊记者 梁译;心理亚健康 你在关注吗[N];广元日报;2005年

6 赵飞;良好的情绪 健康的基础[N];山西科技报;2004年

7 康心;烦忧谁之过 认知惹的祸[N];健康报;2003年

8 俞晓莉;抑郁症就发生在我们身边[N];卫生与生活报;2005年

9 胡慧平;别让“心理感冒”断送前程[N];工人日报;2003年

10 孙彦 殷晓莉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幸福心理魔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君;高中生自杀意念的易感性—应激模型: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陈少华;不同认知任务中人格特质对信息加工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娟;高中生冗思对生活事件和抑郁\焦虑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利燕;认知操作、认知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秋珠;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D];吉林大学;2006年

7 赵勇;青少年危险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部分神经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吴捷;城市低龄老年人的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章晨晨;青少年内化性问题及外化性问题危险因素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友;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端颖;人格特质在大学新生心理应激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黄文英;心理应激对不同人格特质青少年射击运动员T淋巴细胞亚群及IgG、IgA、IgM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祖娴;青少年生活压力事件、人格特质和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0年

5 曹静;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应对的中介效应与弹性的调节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华;大学生心理感受性、人格及人际依恋间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欧颖;驾驶员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8 李涛;大学生情绪智力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芹;大学生成功恐惧及其预测因素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10 常逢锦;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心境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265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265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f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