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多学科艺术教育及其启示
本文关键词:美国的多学科艺术教育及其启示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多学科艺术教育在美国各地广泛兴起,并对世界艺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与以往的艺术教育相比,它在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以及综合的方式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并将培养儿童青少年健全的艺术感觉视为其最终的目标。通过全面分析美国多学科艺术教育的经验与教训,可以为我国的艺术课程设置、艺术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启示。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571.2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美国各地中小学广泛兴起一种新的艺术教育模式,它就是多学科艺术教育模式。概而论之,这种艺术教育模式的主要特质即是把艺术教育定位在人文学科领域之中,将其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予以设置和讲授,并且由四门人文学科整合构成艺术教育的学科基础,通过综合利用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锦;;建筑表现探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2 袁路;;浅谈审美教育的实质和现代美育建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3 封丽娟;;数字设计在版面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4 李杉;;艺术设计对矫正未成年犯心理的作用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5 王宝强;;论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赵跃庆;;从接受到批评——构建艺术欣赏教学的新模式[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7 任卓君;;区域艺术资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开发和应用[J];成功(教育);2008年09期
8 高波;坎勒;颜峰;沙霞;;艺术多元化背景下色彩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绘画性色块结构归纳写生教学体系的建构[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3期
9 李白璐;张悦;任远;;发展艺术设计的本土教育语言[J];大家;2011年03期
10 关义觉;;浅谈水彩画审美特征教学的构建[J];当代艺术;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国新;;满石风动话线语——沂南北寨汉画像石艺术特色阐释[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涛;体验的逻辑—现象学视野下的美术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谷鹏飞;应用美学学科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5 钟虹滨;自由与创造[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席卫权;国内普通中学艺术设计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大军;儿童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郑素华;审美教育行为特征的人类学探析[D];复旦大学;2008年
9 黄卫星;对话与交往:当代美育审美价值观建构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波;美国艺术教育思想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丽;论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丽萍;论写实油画教与学[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刘娜;建国后卫生间设计的形式发展[D];南昌大学;2010年
4 董玉娟;艺术通感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培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叶颖;网络游戏中的视觉形象与少儿审美教育的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6 邓佳;中国神话题材动画片审美特征及对儿童美育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丁倩倩;前提与基础:公共艺术教育的公共性思考[D];浙江大学;2011年
8 张乐乐;论舞蹈美育与“整体教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9 李杉;艺术设计对矫正未成年犯心理的作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巍;补充性艺术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荣昌;美国科布县学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案例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年10期
2 张建党;武媛媛;;美国职业教育的法制化历程和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年05期
3 吴泽斌;沈世勇;;美国企业年金参保人的权益保护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娄玉英;;美国、欧盟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李维民;张成虎;张志明;;美国反洗钱信息系统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6 归胜利;杨晓燕;;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及其启示[J];红河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赵书山;;美国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及其启示[J];学术界;2007年05期
8 殷明;;从美国经验看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取向[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9 张琳琳;张桂春;;美国创业教育实施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10 武春梅;;美国乔治敦大学访问观察与启示(一)——师资管理[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传成;;美国的水资源管理、保护及启示[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博;;美国外来物种入侵相关法律对我国的启示[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3 孙平;;欧美行政区划的启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罗克祥;;黄桥战役的启示[A];黄桥战役史新探——纪念黄桥战役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李敏;;先进的美国制药产业和它给我们的启示[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王秀兰;;如何调整和改进现行的高年级阅读教学——一次阅读教学的试验与启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黄海;赵亚夫;;日本桃产业及其启示[A];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卢风;;“天地境界说”对生态伦理的启示[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冯家臻;王建康;;浙江现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年优秀论文集[C];2004年
10 肖起清;;现代企业管理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启示[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钟;“哈利·波特现象”的启示[N];北方经济时报;2002年
2 王振华(作者系中共德惠市委书记);美国现代农业的启示[N];吉林日报;2001年
3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江荣风;国外化肥企业研发与农化服务的启示[N];农资导报;2005年
4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丁刚;美国实施二0一条款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潘跃;“三宏”腾飞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2年
6 ;来自法兰西的启示[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7 郭纪锋;欧美股市操作的技巧及启示[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8 刘哲;信阳推行午间“禁酒令”的启示[N];河南日报;2007年
9 易其洋;“大国崛起”的细节启示[N];宁波日报;2006年
10 陈超;城市中的“心灵之书”[N];文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建平;二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D];武汉大学;2004年
2 张士海;“列宁主义观”史论[D];山东大学;2009年
3 包惠;美国产业研发的空间结构与科技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程雪峰;媒介垄断与文化渗透:冷战后美国传播霸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王公龙;保守主义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D];复旦大学;2005年
6 陈利民;哈佛大学办学理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李大雪;二战后德国民事诉讼法之改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张健;新闻自由与经济自由的和谐与悖谬[D];复旦大学;2005年
9 李恒阳;美国不扩散出口管制政策分析[D];外交学院;2006年
10 赵立莹;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亚丹;美国明州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对中国宁波的启示[D];同济大学;2005年
2 曾鸣;美国PDS的探析与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慧;试析美国的农业保护政策及启示[D];吉林大学;2005年
4 章建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冯蕙;美国特许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白晓;美国专家证言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李月华;美国基础教育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及启示[D];河北大学;2005年
8 王杨;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及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洋;美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
10 王峥;美国反向抵押贷款运营制度演变及对中国的启示[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65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265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