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远程教育中交互影响距离理论的扩展应用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7-12-15 13:36

  本文关键词:远程教育中交互影响距离理论的扩展应用与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远程教育 交互影响距离理论 远程教育系统模式


【摘要】:"交互影响距离理论"提供了一个广泛的远程教育教学框架,并允许其它理论的融入,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理论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与交互影响距离理论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了交互影响距离理论的理论框架及其远程教育系统模式和交互影响距离理论与其它远程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协同,并探讨了基于交互影响距离理论框架的远程教育系统模式的扩展应用。研究显示,理论的探究是一个领域实践发展极具活力的关键,而理论的协同与创新是理论发展的一种途径,有利于理论走向完善。交互影响距离理论基于协同与创新的扩展应用可影响到远程教育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并指导远程教育实践的发展。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试图呈现一条远程教育理论发展创新的途径。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远程教育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是多媒体等新技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对远程教育理论持续发展的需求。理论家也面临着如何发展新的理论去应对那些新观念、新技术或新问题的挑战。由国际著名远程教育专家穆尔(Moore)博士提出的“交互影响距离理论(Transactional Distance Theory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希建华 ,张秀梅 ,魏志慧;国际远程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挑战——专访国际远程教育著名专家迈克尔·穆尔博士[J];开放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2 张秀梅;丁新;;迈克尔·穆尔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3期

3 何克抗;;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 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哲;白静;;网络课程设计的组织模型与发展方向[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李莹;;《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实践[J];成功(教育);2011年04期

3 何虹;;自我指导学习与现实远程教育的冲突[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1期

4 何克抗;;关于发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深层思考(下)[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5 谢幼如;王淑芳;董继燕;;教学设计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6 赵子剑;;开辟公安网络教育新领域——网络教学模式的问题分析与创新[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徐剑虹;;课堂教学知识传播模型的建构[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8 何德珍;唐长兴;;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的广告学教学改革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邱玲;;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CAD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14期

10 贾晓霞;;基于Groove的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及研究[J];信息技术;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红梅;;现阶段远程教育的交互设计分析[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班扎(Banza Nsomwe-a-nfunkwa);基于问题解决的农村成人远程教育课程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菊;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及其视角下的教与学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萌;面向教师需求的教师及时培训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玲;网络协作学习中的人际交互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昭君;影响网络学习成效关键因素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董宜芳;上海远程开放教育管理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王希英;网络远程教学交互条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徐红梅;网络学习中的交互及其实践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袁松鹤;第二代远程教学与管理平台的研究和模型设计[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幸;德斯蒙德·基更远程教育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8 姬光锋;网络教学支持系统交互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9 应小平;浅析远程学历教育模式下影响电子化学习绩效的关键因子[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刘冬;基于学习风格的在线学习交互行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梅 ,杨改学;技术、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04期

2 朱云东,钟玉琢;混沌基本理论与教学设计发展的新方向[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3 朱式庆;以耗散结构理论分析教育技术学的开放性[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4 叶海智,张旭华,宋新鹏;信息对称环境下教师知识体系的耗散结构特征[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5 黄娟;混沌理论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冲击和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6 刘彩虹;;混沌学:教学设计新思维初探[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7 余胜泉;程罡;董京峰;;e-Learning新解:网络教学范式的转换[J];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03期

8 何克抗;;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10期

9 何克抗;;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中)[J];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11期

10 何克抗;;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下)[J];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继奎;;解读远程教育的距离[J];远程教育杂志;2006年03期

2 王亚敏;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理论——《远程教育学》评介[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4期

3 任光杰;丁新;;奥托·彼得斯(Otto Peters)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6期

4 肖俊洪;;远程教育教师的边缘化[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2期

5 曹静;;远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年04期

6 蔡晓燕;;现代远程教育方法论问题刍议[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36期

7 穆肃;丁新;;德斯蒙德·基更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8期

8 杜志傲;;保持现代远程教育稳健发展应把握的几个要素[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9 杨亭亭;阎福安;;中美远程教育的教师教学管理比较[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10 曾云昆;孙萍;刘夏冰;;浅谈远程教育中网络教学的障碍[J];云南电大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治中;;不可忽视现代远程教育中辅导教师的作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岱斌;;加强理论研究 促进开放教育试点健康发展[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常何英邋葛希斌;林州:“百名专家百村行”活动受欢迎[N];河南日报;2007年

2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阎兵;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的新路径[N];光明日报;2008年

3 杨春谦邋何立;全面提升新任村干部素质[N];毕节日报;2008年

4 范浩荣;老年远程教育发展迅速[N];中国老年报;2005年

5 孙树文;浅谈现代远程教育[N];兵团日报(汉);2002年

6 本报记者 张苗;春华秋实苦耕耘[N];哈密报(汉);2008年

7 王勇;石阡92名党支部书记带头学本领[N];铜仁日报;2008年

8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 王鑫 吴先球;没有围墙的大学[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钟伟;“最大并不意味着最强”[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黄刚;远程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静;远程对外汉语教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焦广兰;对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洪小平;中小学网校的设计与开发[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沈利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学习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苏州大学;2006年

5 王新法;基于网格Portal的远程学习系统设计[D];河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敬东;远程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寿明鹤;电大学生自主学习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董伟丽;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E-Learning培训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幸;德斯蒙德·基更远程教育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10 高培;成人网络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92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292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6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