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特征、问题及解决思路
本文关键词:当前我国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特征、问题及解决思路
【摘要】:当前我国乡村留守儿童教育在类型上的隔代教养性、方式上的溺爱迁就性、内容上的作业完成和生活照看性、结果上的相互埋怨性等,致使其学业成绩平庸、人格发展亚健康、生活上难以自理等问题的产生。为此,我们需要厘清对象,将留守儿童教育的对象聚焦到父母双亲均外出的儿童身上;辩明症结,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的重点聚焦到亲子交往的建立上;齐抓共管,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的路径聚焦到不同部门的各司其职上。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不管具体数量多少,自20世纪80年代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和大量乡村剩余劳动力、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纷纷外出务工经商,致使我国留守儿童大量存在并日益增加,由此带来的教育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由此,本文拟从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峰;王庆峰;;论清代玉米种植对救荒事业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
2 包庆德;论生态存在与生态意识[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吴丽霞,赵现红;云南省主要群体入境游客旅游决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14期
5 向冬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教育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张利洪;刘洲;;刍议“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李翠英;;农村外出务工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频率对子女行为的影响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陆飞杰;;对城郊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思考——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问题;2006年03期
9 宋言奇;城市老龄社区构建问题三议[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5期
10 张利萍;;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劳动力流动与教育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艳苹;李玲;;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比较[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艳苹;李玲;;国内留守儿童研究综述[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义;人口现代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2 段显明;鄱阳湖区林业建设的组织创新与制度创新[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3 何群;环境与小民族生存[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刘晶;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范立君;近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860~1931)[D];浙江大学;2005年
6 方旭红;集聚·分化·整合:1927-1937年苏州城市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李臣玲;丹噶尔藏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骆桂花;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与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钱正武;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10 张利萍;教育与劳动力流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娅;论人类性别观的现代转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占少华;外迁还是不外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罗遐;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苏皖四村的一项实地调查[D];安徽大学;2003年
4 隋力;长春市城区晨晚练点锻炼者心态、行为的现状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尹郑刚;旅游态度的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6 马金言;中国人口的社会分层和贫富差距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阳瑞珍;人口控制中人权问题的道德审视[D];中南大学;2004年
8 马斌;鞍山市晨晚练点锻炼者参加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及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华;清末至民国前期(1904-1931年)黑龙江人口职业状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严鹏程;中国环境社会学框架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张利洪;刘洲;;刍议“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冯建,罗海燕;“留守儿童”教育的再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项继权;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选择与制度保障——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建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赵科O;方雪晖;苏虹;何莉;陈娟;陈明春;叶冬青;;安徽省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疾病控制杂志;2007年03期
6 王东宇;小学“留守孩”个性特征及教育对策初探[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5期
7 张丽芳;唐日新;胡燕;徐德淼;;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8 刘祖强;谭淼;;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现状与前瞻[J];教育导刊;2006年06期
9 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J];教育科学;2002年04期
10 岳慧兰;傅小悌;张斌;郭月芝;;“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树棠;;从小丽投井谈如何排除心理危机[J];大众心理学;2004年09期
2 燕国材;;论“人是自我教育的对象”[J];中学教育;2003年02期
3 燕国材;;再论“人是自我教育的对象”[J];中学教育;2003年04期
4 ;你是个怎样的朋友[J];数学大王(五六年级);2011年03期
5 陈威;;隐喻之于教育[J];群文天地;2011年09期
6 赖海雄;;浅谈与学生谈话的艺术[J];教育管理研究;1998年03期
7 雅莉;;你的青春,你的“假想情人”[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6年10期
8 杨凯;王夏强;顾永健;;某民办独立学院新生关注对象心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9 刘希蕾;;无条件积极尊重在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心理学;2004年03期
10 钟志兵;万志莉;何志芳;;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建构与实施[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谢湘 贺春兰;教育走向服务[N];亚太经济时报;2001年
2 于兴国;教师是信息化的重要对象[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金崇桂;实施好人格教育[N];湖南日报;2002年
4 黄变;人类创造的伟大奇迹[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苏军;引进教师为何要心理测评[N];文汇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雷云;教育研究对象系统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98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298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