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7 16:52

  本文关键词: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出处:《心理学探新》2010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主观幸福感 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 依恋 社会支持


【摘要】:该研究旨在探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武汉七所高校319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和400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为对象,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CR)和社会支持问卷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1)他们的依恋回避维度、消极情感高于一般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方面得分显著低于一般大学生;2)依恋、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3)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依恋焦虑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依恋焦虑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加入社会支持后下降。结论:社会支持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即依恋通过社会支持的不同方面来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achment, social support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who had a childhood retention experience. Seven college students in Wuhan, 319 college students with left behind experience and 400 college students without left behind experience, were tested by subjective well-being questionnaire, intimacy Experience Scale (ECR) and 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left home in childhood, 1) their attachment avoidance, negative emo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utilization of social support, social support, life satisfac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ordinary college students; 2) attachment, social support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3) subjective support and utilization of support and attachment anxiety can significantly predict subjective well-being, attachment anxiety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social support after the fall. Conclusion: social support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in attachment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left behind experience, that is, attachment affects individual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ough different aspects of social support.
【作者单位】: 孝感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全国妇联2008年2月27日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人,大大超过以前的估计。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连续半年以上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同归;;依恋理论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概述——兼评胡平等《城市婴儿依恋类型及判别函数的建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3 李同归;李楠欣;李敏;;成人依恋与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46期

4 李同归;加藤和生;;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J];心理学报;2006年03期

5 王芳,陈福国;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同归;刘樝;;团体依恋的概念与测量:项目因子分析方法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2 蒋平;;从学习习惯不良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困惑[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欧阳宇;;当前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现状的调查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4 向冬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教育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徐建财;邓远平;;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经历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汪志彬;;恣情成长的烦恼——评何世华的长篇小说《沈小品的幸福憧憬》[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唐华生;王正兰;叶怀凡;;四川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李万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对策——以乐山市五通桥区为例[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9 李志;谢朝晖;;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温晓帆;柴瑞桢;;探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云森;;自选择、父母外出以及不发达地区留守儿童学习表现——基于倾向分数匹配方法的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岑怡;;隔代监护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问题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强;;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海燕;综合性医院临床医生幸福感评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许丹;我国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动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张晓明;主体幸福感模型的理论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5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肖亚洲;湖南某县农村留守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卫生服务利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王晓萍;婚前辅导及其有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淑霞;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自我照顾及主观幸福模式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10 温飞;消费者情感依恋的形成机理及杠杆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付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玲玲;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3 关婷婷;母亲的依恋与幼儿个性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强;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体育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蒲婷婷;陇南市农村劳务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7 黄新;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调查与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桂林;山东菏泽“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范红伟;高职生人格特质、成人依恋与学校归属感现状及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亚楠;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同归;;依恋理论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概述——兼评胡平等《城市婴儿依恋类型及判别函数的建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张雯;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24期

3 李黎;;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与挫折应对的特点[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44期

4 李田伟;陈旭;;内部工作模型及其在病理心理学中的意义[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48期

5 严标宾,郑雪,邱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报告[J];心理科学;2003年05期

6 胡平,孟昭兰;城市婴儿依恋类型分析及判别函数的建立[J];心理学报;2003年02期

7 李同归;加藤和生;;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J];心理学报;2006年03期

8 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年04期

9 郑雪,严标宾,邱林;广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1年04期

10 王芳,陈福国;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红艳;;大学生依恋风格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14期

2 张艳红;佐斌;;幸福及其实现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蒋常香;;高职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研究[J];职教论坛;2011年21期

4 李鸥;;幸福感与幸福感的测评[J];中国统计;2006年01期

5 王惠卿;高亨亮;;高一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7年01期

6 王德强;牛玉兰;;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8年01期

7 陈浩彬;苗元江;;存在之境与主观幸福感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张峰;;幸福的自我实现与超越——心理幸福感之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郝宗英;吴锡改;;试论青少年情商素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10 甘雄;;初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勇敏;;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会因素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朱伟;陈国法;王催春;;大学生依恋、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郑小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接纳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王玲;;潍坊市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调查[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5 王东宇;;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张进;;主观幸福感概念、测量及其与工作效能变量的关系[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耿勇;孔燕;陈利;;戒毒所护士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王亚萍;李同归;;成人依恋与婚姻质量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刘英;董强;杨清波;张文林;刘阳;;368名卫生离退休卫生人员主观幸福感调查[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梅江英;刘文;李艳;;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主观幸福感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所研究员 杨宜音;人的主观幸福感从何而来[N];北京科技报;2005年

2 宗闻;高学历高收入年轻女性主观幸福感最低[N];消费日报;2010年

3 山东省委党校人才测评与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主任 邢占军;幸福是一种飞翔的体验[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董为柏;维护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王益明;测量幸福[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肖峰;“幸福感”的若干双重属性[N];光明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蔡虹;十大幸福城市:北京因何落选?[N];北京科技报;2009年

8 倪柏明;2008,你的“幸福指数”有多高[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9 张艳;北京首次公布幸福指数[N];中国改革报;2006年

10 刘欣华;谈幸福[N];吉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米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曹大宇;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王曲元;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李涛;婚姻承诺的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郭薇;不同依恋类型恋爱受挫者的注意偏向[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宁;知识型员工主观幸福感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田振敏;白领青年的社会资本现状及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谭海燕;老年人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

4 赵秧;辽沈地区信众宗教信仰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倩;乡村旅游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董凤洁;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喻永婷;陕西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肖洁;参加体育锻炼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量表的修订及试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乔婷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学业成就归因、就业压力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杜辉;硕士研究生体育参与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42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342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e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