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美国国家教育权配置特点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23:26

  本文关键词:美国国家教育权配置特点分析 出处:《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美国 国家教育权 纵向 横向


【摘要】:国家教育权是指国家管理教育的权力。在美国,国家教育权的配置方式具有自身的特点。从纵向维度看:美国国家教育权属于各州的保留权力,同时联邦政府依据宪法规定也可以通过拨款等形式促进教育发展。在美国各州,基于办学层次和举办性质不同,教育权的配置方式有所不同。从横向维度看:联邦国会拥有教育法案立法权以及其他三项重要教育权,州议会拥有议决教育预算及决算等教育权;总统对美国教育行政有重要影响,和教育相关的联邦行政机构主要有教育部和国务院,分别行使不同教育职权,州教育行政权主要掌握在州长和州教育董事会手中;司法对美国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最高法院的判决直接影响美国教育政策的走向。
[Abstract]:National right of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power of the state to manag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mode of allocation of national right of education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vertical dimension, the right of n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belongs to the reserved power of the states. At the same time, the federal government can als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by means of grants and other forms of constitutional provisions. In the state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are different levels of schooling and the nature of the organization. From the horizontal dimension, the federal Congress has the legislative power of education act and three other important educational rights, and the state legislature has the education right of solving the education budget and final accounts. The President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federal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related to education mainly include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he State Department, which exercise different educational functions and powers respectively. The executive power of state education is mainly in the hands of the governor and the board of state education. The influence of judicature on American education is more and more great, especially the Supreme Court's decis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trend of American education policy.
【作者单位】: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分类号】:G571.2
【正文快照】: 国家教育权是指政府通过国家权力行使教育权,是相对于家庭教育权、社会教育权而言的[1],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权力。16世纪以来,由于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介入到教育发展,把教育列为重要的国家事务,国家教育权也随之形成和扩展,这必然带来国家教育权的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文彬;;横向助跑扣球的初步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1980年22期

2 彭纯毅;利用基本函数图形作图[J];数学通报;1981年03期

3 田文涛;冰上舞蹈术语[J];冰雪运动;1981年01期

4 王嘉良;李德林;;顺手炮横车对直车——单边封锁对车炮巡河(一)[J];棋艺(象棋版);1981年05期

5 张鸣皋;;横向宽广和纵向深入的辨析——试评药学教育的课程结构[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1981年04期

6 张银喜;吴健;;创三好妨碍出人才吗?[J];人民教育;1981年03期

7 张跃庭;蔡金森;王定兴;;透镜成象中的一个问题[J];物理教师;1983年01期

8 罗庆逵;;一个鞍马动作的设想——托马斯全旋提倒立分腿转体360°接交叉[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9 ;武汉市239名儿童体质情况追踪观察五年的报告[J];湖北体育科技;1983年04期

10 柳印生;;教会学生展开思路——指导学生写作议论文的体会[J];江苏教育;198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群;李劲;;浅谈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标准[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2005年

2 乔新生;;从宪法的高度反对邪教[A];防范抵御邪教、构建和谐社会——2005年中国反邪教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靖;;城区开展循环经济的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杨锁廷;季益萍;;加强纺纱牵伸部件横向摩擦力界控制,努力提高纱线质量[A];第十一届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五爱杯”胶辊胶圈等纺织牵伸部件应用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谢南斌;;制度文明与和谐社会[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叶朝霞;陈亚宁;李卫红;;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地下水位的影响[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7 朱吉祥;王小伍;郭京华;;大直缝焊管钢板超声波探伤的几种扫查方式浅析[A];2007'湖北·武汉NDT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崔高鹏;;试论美国国会有关《莫雷尔法案》的辩论主题[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9 上官丕亮;;走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误区[A];“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吕志奎;;使跨管辖区应急管理协作运转起来:美国EMAC研究[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光鑫;向某新型潜艇实施纵向油水补给获成功[N];科技日报;2000年

2 胡赤弟;现代大学制度中的产权问题[N];科学时报;2001年

3 于镇江;商品陈列之我见[N];中国商报;2001年

4 关新;国际化企业成长战略的选择[N];中国纺织报;2002年

5 ;关于WTO教育服务贸易的背景资料[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陈俊;纵向搜索 横向贯通 综合演练[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7 希宇;直面E-mail收费时代[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8 李婧;从“国家教育权”到“公民学习权”[N];发展导报;2002年

9 张广照;从“国家教育权”到“公民学习权”[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10 王 岩 刘 行;论“正当法律程序”原则[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金奇;我国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任广浩;当代中国国家权力纵向配置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黎晓春;中国国有企业制度的系统性及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周伟;200GeV极化pp碰撞中Lambda和anti-Lambda超子的纵向极化转移[D];山东大学;2010年

5 阳东;狭长受限空间火灾烟气分层与卷吸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马如飞;基于价值链的动态研发战略投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胡国琦;颗粒物质流动和静态若干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皮星;基于双边道德风险、溢出效应的供应链纵向合作创新机制设计[D];重庆大学;2010年

9 赵世海;基于网络外部性、溢出效应的供应链纵向合作创新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陈宇科;基于成本分担和联盟规模的纵向合作研发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琦;中国和俄罗斯教育权问题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胡仁智;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教育立法的历史考察[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3 李学永;高等学校法律地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赵立力;骶骨Ⅱ区骨折致骶丛神经损伤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5 朱晋华;论我国如何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樊妍;约翰·亚当斯关于政府的思想及其思想来源的探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陈韬;美国联邦宪法与州际法律冲突[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魏思盾;宪法视野中的刑事诉讼[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李彦彬;民主社会中的民主、自由及其制度安排[D];湘潭大学;2006年

10 霍太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11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411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b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