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收养研究中的心理学问题
本文选题:收养儿童 切入点:心理适应 出处:《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国外关于儿童收养的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收养儿童的心理适应、认知发展及人格发展等方面,研究呈现了不同收养年龄、不同收养前经历、不同收养背景下的儿童不同的发展态势,并做了原因探析和干预机制的探索。但国外该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仍存在样本区分不明确、对原因的探讨相对薄弱等问题。国内儿童收养的心理学研究应更关注未经历剥夺环境的大龄儿童,从亲属与非亲属收养、保密型与开放型收养的利弊对比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开展本土化研究。
[Abstract]:Foreign psychological studies on child adoption mainly focus on the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of adopted children. The children in different adoption backgrounds have different development trends, and have made the reason analysis and the intervention mechanism exploration, but the foreign psychology research in this field still exists the sample distinction not to be clear, The psychological research on the adoption of children in China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older children who have not been deprived of the environment and adopt them from relatives and non-relativ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nfidential and open adoptions are contrasted and so on.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招标课题“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05JZD00031) 西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基金重大课题(NSKD06011)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震灾研究专项基金(SWXLX08018)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崔丽娟,吴明证;寄养家庭属性对寄养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4期
2 崔丽娟,杨志勇;家庭寄养对孤儿社会成长作用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邵朝竹;家庭寄养对孤残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作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曾凡林;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政策制定的基础[J];社会福利;2002年07期
3 吴鲁平,韩小雷,刘文斌;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效果的实证研究——对北京大兴区礼贤镇的调查分析[J];青年研究;2005年06期
4 张兴贵,何立国,郑雪;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构和量表编制[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5 曾凡林,季玉华,鲁容芳;寄养孤残儿童的特殊教育状况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丽芬;福清市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丽;幼儿心理理论与适应行为发展关系的初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瑜;温州市寄托儿童人格及其它心理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赛真;自我价值感、社会支持对职校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常青;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赖素莹;全面发展与多元支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谢玉兰;农村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董伟武;我国艾滋孤儿环境缺失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9 王家强;青少年社会适应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宁生,荣卉;残疾儿童的父母如何调适心路历程[J];心理科学;199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发斌;李杰;胥连生;吴萍;甘生龙;周宜;郭永发;;大一新生心理特点浅析与干预措施探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康艳芬;;被收养儿童问题行为在园干预的个案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玉林 刘碧英;心理调适六法[N];湖南科技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兴乾;初三学生考试焦虑的系列辅导[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建美;高职新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和学校适应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莉莉;大学新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64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564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