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技术环境中体验学习模型建构的理论分析
本文选题:体验学习 切入点:泛在学习 出处:《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研究以探索作为未来主要教育环境的泛在学习环境中体验学习的实现可能性为目的,主要考察了对泛在学习环境的存在论的理解、体验的含义和泛在体验学习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分析的结果概括如下:泛在学习空间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融合的,信息和事物之间相互沟通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形态知识和事物知识共存的未来重要的学习环境。泛在学习比起传统的学习和在线学习在学习场所、学习方法、知识传授系统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应从恢复交感与相互沟通的角度去寻找通过泛在技术媒体的教育传授的意义,并要理解作为道德主体的人格的重要性和存在论的属性。作为体验学习的实现条件,从知识的本质和教育本质的观点出发,认识体验学习的变化,以及对体验主体和知识主体差异,作为对体验空间的学习空间的生态学的理解和对与形式教育和非形式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再反思,最后为体验学习探究应适用现象学方法论。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experiencing learning in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which is the main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in the future, and to explor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xistentialism of the ubiquitous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universal learning space is a fusion of real and virtual worlds, information and thing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acit knowledge and explicit knowledge, The important future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which morphological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of things coexist.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ubiquitous learning and traditional learning and online learning in learning places, learning methods, knowledge imparting systems and so on. We think that we should look for the significance of educational imparting through universal technical media from the angle of restoring synaesthesia and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and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ity as a moral subject and the attributes of existentialism, as a condi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essence of knowledge and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the change of experience learning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xperience subject and knowledge subject are recognized. As the ec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learning space of the experience space and the rethinking of the relationship with formal education and non-formal education, the phenomenological methodology should be applied to the exploration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信息技术系;
【分类号】:G43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燕;钟志贤;;论学习环境中教师——学习者角色与关系的转型[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2 王陆;杨卉;;基于真实性评估的教师专业学习与培训[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3 钟志贤,张琦;论学习环境中资源、工具与评价的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4 王觅;钟志贤;;论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5 詹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信息化改造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10期
6 马持节;;传媒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模式创新研究——以《广播电视学》为例[J];新闻界;2008年01期
7 王佑镁;祝智庭;;学习系统的知识时代回溯及其协同模型构建[J];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8 朱珂;张瑾;;网络环境下的多向互动学习策略探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秦炜炜;;兼容并包 有容乃大——迈克尔·汉纳芬教育技术学思想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10期
10 钟志贤;林安琪;王觅;;自我管理:远程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J];远程教育杂志;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红彩;;高校教育技术中心的发展与演变——浅议学习资源中心的组建[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马萌;面向教师需求的教师及时培训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简婕;支持高阶思维发展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佑镁;协同学习系统的建构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静;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河南大学;2011年
2 张亚培;群体非线性学习中交互行为与绩效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美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放性教学方法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4 李燕;主题探究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淑红;项目课程视角: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左晓梅;面向问题解决能力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杨蕾;基于资源的主题学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徐红彩;基于资源的学习过程设计模式[D];河北大学;2003年
9 田立君;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孙淑敏;适应性学习系统中的有效性问题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习海旭,钟柏昌;基于web的虚拟体验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05年03期
2 李冬;廖龙龙;;基于网络游戏的体验式网络课程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07年04期
3 李冬;廖龙龙;;网络游戏与体验式网络课程的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4 杨彩菊;;论网络时代虚拟体验学习[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程超;李玉香;;应用极简主义理念进行泛在学习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05期
6 王霞俊;;高职网络工程教学中的体验学习[J];农业网络信息;2008年05期
7 裘伟廷;;泛在学习——后现代远程教育的崛起[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8 郑学伟;;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移动学习技术系统设计构思[J];电大理工;2009年03期
9 徐俭;;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J];现代教学;2009年10期
10 汤跃明;杨彩菊;;谈网络时代体验学习虚拟化[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庆男;;基于体验学习的课堂文化建设[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2 孔国娟;;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学习[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陈红梅;;用心灵游戏 助人格完善——心理健康课体验学习初探[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铁瑜;;适应时代需求,改变学习方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5 陈芯;;体验性学习初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6 王志贵;;设计主导开放的教学流程 调控多元体验学习的形式[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7 孔国伟;;让课堂成为学生心灵的草园——数学教学“体验学习”的追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8 过春燕;;让体验学习走进语文课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9 王学东;;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谢莉;;让数学课插上“快乐”的翅膀——小学低年级“数学快乐教学法”之我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下陆中学 宋毓彬;多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快乐[N];黄石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苏军;“动”中体验学习的欢乐[N];文汇报;2003年
3 魏建武;如何实现体验学习[N];甘肃日报;2007年
4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何坊乡头堡小学 刘丙娥;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N];学知报;2010年
5 闽清县梅埔学校 龚世钟;自查自改·独立发现·体验学习[N];福建日报;2002年
6 胡艳萍;体验学习:幼儿园孩子学习方式的主流[N];中国信息报;2007年
7 赣榆县城头初级中学 王长全;历史教学重在体验学习[N];江苏教育报;2009年
8 袁学娅;向顾客体验学习[N];中国旅游报;2006年
9 郭华芳;数学新课标下的“体验学习”[N];黔西南日报;2008年
10 马丽;小学数学教学体验学习浅析[N];黔西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颖立;体验式虚拟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邓鹏;游戏成瘾机理及其在娱教设计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青;体验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鸣;科学教学中“体验学习”的实践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允龙;体验学习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林树君;地理活动的体验学习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5 张瑜;体验学习:关注学生生命在场的学习方式[D];扬州大学;2011年
6 李梅;体验学习——21世纪重要的学习方式[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微华;体验学习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林丽华;体验学习对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实验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9 杨敏;基于生活原型的体验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10 蒋敏;高中化学体验学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27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627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