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课程关系的问题与走向
本文选题:教师观 切入点:教师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与课程相关的几个主要教师观是:教师是文化的化身、教师是社会的代言人、教师是研究者。从这三种教师观透视教师与课程的关系,可以发现,教师对课程的生成性正在逐渐彰显,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正在走向融合。
[Abstract]:The main teachers' views related to curriculum are: teachers are the embodiment of culture, teachers are the spokesmen of society, and teachers are researchers. The generative nature of the teacher's curriculum is gradually evid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curriculum is converging.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教师文化生态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2008BJY007
【分类号】:G451.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全林;教师究竟是谁?[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2 李国强,龚跃华;教师反学校文化现象浅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3 程天君;教师社会角色:三种研究视角的比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21期
4 李国强,周月朗;关于教师权威功能的主要理论取向之审视[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李长伟;教师是谁——与吴康宁教授对话[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年04期
6 李长伟;教师是谁?——与吴康宁教授的对话[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海玲;制度下的教师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全林;“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洪伟;当代中国中小学纪律实践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猛;匿影缠绕:意识形态与中国教育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缪榕楠;大学教师任用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常亚慧;沉默的力量[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万伟;亦续亦断[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丹;教育相关群体对中学教师的角色期望之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梁岭;中学教师反学校文化的类型及成因分析[D];广州大学;2006年
3 王吉春;地方、国家与教育变迁[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蔡延泉;被束缚的个性[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玲;神农架林区理科教育与学生发展调查[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永平;教师角色系统构建初探[D];西南大学;2007年
7 陈锦燕;我国中小学教师权威困境的成因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伟;校本教研下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状态及改进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苏;大学教师社会角色百年回顾[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栗芬;教师:规训者与被规训者[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谦;;阿莫纳什维利的教师观[J];天津教育;1989年Z1期
2 吴岷钟;试论吴玉章的教师观[J];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0年04期
3 舒志定;;郑晓沧教师观初探[J];师资培训研究;1996年04期
4 涂怀京 ,陆启光;毛泽东的教师观[J];当代教育论坛;2002年09期
5 李化树;论邓小平的人民教师观[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9期
6 耿红岩;论现阶段远程教育中的教与学[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唐金石;;人本主义观照下的教师观[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8 尹彩;张红岩;;试析布拉梅尔德的教师观及其对我国当代教师的启示[J];文教资料;2007年28期
9 戴林东;;校长应该具有的“教师观”[J];江西教育;2009年16期
10 邵小康;;课程改革中需要什么样的教师角色[J];中国农业教育;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莉玲;;试论邓小平的教师观[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2 刘金梅;刘建设;;远程教育中的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模式比较与现状分析[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3 李贤智;杨汉麟;;浅析卢梭《爱弥儿》中的教师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李波;;利用教育技术实现校本双语教学[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5 郭介成;;陶行知的教师观[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年
6 丁相平;;浅析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任清红;罗康武;杨天会;;子课题总结报告⑤ 课程和教师专业发展相互关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8 李克勤;;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9 邢晓春;;对远程自主学习涵义的界定与辨析[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罗桂生;;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校长素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谈应斌;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角色的转变[N];张掖日报;2006年
2 江苏省原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成尚荣;地方课程开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李 健;基于多元智能的生本课程开发[N];中国教师报;2004年
4 林文瑞 福建教育学院;电话本折射出校长的教师观[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唐江澎;提供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支持[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6 符德新;课程开发要为农村教师着想[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江苏省太仓职业教育中心校 朱建清;新瓶岂能装旧酒[N];江苏教育报;2009年
8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邓达 于洪燕;校际课程开发:优化区域教育资源的途径[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郭颖新;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N];四平日报;2008年
10 ;由师生关系看日本的教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2 吴支奎;课堂中的意义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3 孟凡丽;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苗学杰;融合的教师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吕立杰;课程设计的范式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赵虹元;基础教育教师课程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陈莹;蝶样美业:一份关于名校长的研究报告[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宇;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网络课程的探究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雨强;综合理科课程开发及其支持体系构建[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3 吴鹏宇;网络课程开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大芳;论教师即课程开发的主体[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阳;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6 姜阳;普通高中“信息公开”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钱松岭;小学信息伦理教育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高磊;基于网络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设计与开发[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9 曹石珠;地方课程开发的理论探索与案例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潇t,
本文编号:1641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641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