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的思考——兼论教育技术学采用跨学科研究范式的必要性
本文选题:研究范式 切入点:跨学科研究 出处:《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11期
【摘要】:当前教育技术学主流研究范式存在单维不合理性,对其分析思考后,提出教育技术学有必要采用跨学科研究范式,以顺应学科多元化发展的实践和学术需求,不断挖掘和实现教育技术的内在价值。
[Abstract]:There is a single dimension irrationality in the mainstream research paradigm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t present. After analyzing and pondering over it,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paradigm in order to conform to the practice and academic demand of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Constantly excavate and realize the intrinsic valu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分类号】:G40-0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姚巧红;于晶双;徐冲;;教育技术研究范式述评[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2 叶成林,徐福荫;远程教育研究及其理论范式[J];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3 刘斌;张文兰;;对当前教育技术学多元化研究范式的思考——兼论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意义[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4 李晓阳;;高等教育研究:从多学科到跨学科[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5 金镇;;论网络信息传播的跨学科研究[J];现代情报;2007年07期
6 蔡建东;;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探索的历史足迹与时代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04期
7 任翔;黄艳芳;;罗伯特·M·加涅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思想研究[J];云南电大学报;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邱丕相;;武术弱连带优势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王德海,孙素芬,谢咏才,谭英,於志勇;开展农村远程信息服务的策略分析——以北京远程信息服务模式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9期
3 菲罗热·依明江;;从复杂性科学角度看教育技术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19期
4 李红波;高淮微;;解释学方法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应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谭天;;基于物联网的传播学跨学科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肖红然,郭刚民;开放教育学员学习现状分析与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何胜学;;单向限量最速网络消息传播模型及其进化算法[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苏正香;;“开放教育入学指南”课程网上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9 芦琦;教师竞争力: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研究的新视野[J];开放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10 于新匣;;《统计学原理》教学思路与模式改革的探讨[J];教育与现代化;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林建平;;浅谈远程教育中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功能[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彭久生;张俊光;;VSAT在我国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分析[A];卫星通信新业务新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伟;论武术休闲及其市场拓展[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2 班扎(Banza Nsomwe-a-nfunkwa);基于问题解决的农村成人远程教育课程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胡加圣;基于范式转换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颛孙伟伟;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葛高飞;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家族影响因素的探究与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高山;复杂性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初探[D];云南大学;2011年
4 刘丹青;对外汉语中汉字笔顺教学软件的研究与实现[D];云南大学;2011年
5 程静;高等教育中的跨学科研究及其对跨学科高等教育研究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丽丽;基于Web的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南昌大学;2011年
7 武丽志;基于学习理论的校园网学习支持服务设计[D];河北大学;2004年
8 周晶志;移动学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翟兆峰;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10 严晓梅;基于网络的智能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赵鸣,赵呈领;教育技术发展的线索及其研究的两种文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徐福荫;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1期
4 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5 徐晓东;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及其研究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6 马红亮;教育技术研究中的科学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7 胡来林;安玉洁;;近十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8 张小红;;对近年来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几点看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9 张文兰;刘俊生;;基于设计的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10 焦建利;;教育技术学研究:问题与正务[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东辉;覃立;;体育科学跨学科研究简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马君;;论职业教育学研究范式的构建[J];职教论坛;2008年03期
3 哈正利;;民族政策研究范式的转换——兼论民族政策评估的必要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6期
4 喻忠恩;;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缘起、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0年33期
5 罗卫东;;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理论创新的新路径[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6 汪业周;韩庆祥;;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政治哲学研究范式[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7 顾海良;;“斯诺命题”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8 马卫平;游波;李可兴;;体育研究中的跨学科取向——内涵、意义与方法[J];体育科学;2009年08期
9 胡元聪;吴锦宇;;一个跨学科分析范式的适用问题研究——法与经济学分析中的方法论[J];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10 张兰;王勇;;高等院校的跨学科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燕勇;严正波;董川;;针对电网重点课题展开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探讨[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09年
2 李连军;;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与方法论:哲学基础与研究范式[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王洪涛;;从此岸到彼岸的反拨与超越——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研究范式探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高芳;;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范式——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黄明喜;;论中国现代教育的萌生——一种基于教育形态范式的教育史学阐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胡范铸;;中国新闻语言研究范式的若干思考[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卢绍香;;乡村旅游开发对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8 冯宜剙;张洁;;提高护士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探讨[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9 张洽兴;;浅谈热油炉化学清洗标准制定的必要性[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10 华向阳;孙勇;;黑龙江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必要性[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0)[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铭暄;刑法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之作[N];法制日报;2009年
2 五常市委党校 张国林;浅谈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N];黑龙江经济报;2005年
3 华夏;信用风险控制必要性[N];国际商报;2004年
4 张政斌 山西·长治市;再谈制定《国家工作人员反作为行为处罚法》的必要性[N];人民代表报;2003年
5 孙亚轩 王东风;我国法院附设ADR的必要性[N];人民法院报;2004年
6 沈德胜;浅析创建“服务型工商”的必要性[N];中国工商报;2003年
7 王洋;从网络发展和竞争需要看综合接入的必要性[N];通信产业报;2002年
8 屈伟;医药行业企业改制上市的必要性[N];医药经济报;2003年
9 贾利平;券商开展并购业务的必要性[N];中国审计报;2002年
10 王 岩 刘 行;创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必要性[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巍;“跨学科研究”评价方法与资助对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文少保;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变迁与运行治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程妍;跨学科研究与研究型大学建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韩小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周朝成;当代大学中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石莹丽;梁启超与中国近现代史学:以跨学科为中心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9 金海;蒙古神话的文化解读[D];内蒙古大学;2005年
10 刘建刚;语用选择与等效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婷婷;出口信用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王洪;独立董事的制度价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3 王本奎;论法治下的德治[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翁洁;论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D];四川大学;2005年
5 郭慧;关于开征物业税问题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王凤明;论我国行政监督的改革和完善[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宋智敏;试论我国行政法院制度的建构[D];湘潭大学;2005年
8 孟凡凤;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规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刘妮;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探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翟艳艳;居住权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55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655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