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活动教育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9 03:37

  本文选题:活动教育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 参考:《江苏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思想道德文化之间的双向建构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一方面实现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与完善,另一方面实现了社会思想道德文化的发展与进步,由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成为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社会转型时期,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日渐显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研究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 活动教育理论在西方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对西方的教育理念持续产生着深刻且广泛的影响。古今中外的许多思想家都从活动视角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为我们研究提供了历史借鉴。活动教育理论同样有其坚实的哲学基础,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主体论,实践论与认识论以及交往论三个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反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一种无主体性的、主知主义的教育观。其教育方式停留于静听式、封闭式的学习,以教师单一方向的传授和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为主要方式。这种教育观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停留于认知范围,把“知道”等同于发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停留于“得分”。思想政治教育由此疏离了现实生活。而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弊端的途径。 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格,强调学生对思想道德准则的体验反思过程,强调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在交往中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和规范下的能动活动过程。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人格”。这既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优化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同时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主体性、发展性和整体性的基本原则。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应以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依托,将活动体验作为培养和发展主体思想道德素质向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使交往成为形成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的有效途径。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bidirectional construction activity between people as subject and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ure as object. In the course of this activity, on the one hand, we have realized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people'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on the other hand, we have realized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al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ure.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huma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en a topic of concern for a long time. During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malpractice of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en revealed day by day. Therefore, the innovative researc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objective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ut also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 of deepening the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theory of active education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in the West, which has a profound and extensive influence on the western educational concept. Many thinkers at all times and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come to know the phenomen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ivity, which provides us with historical reference for our research. The theory of active education also has its solid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The article elaborates in detail from three aspects: Marxist subject theory, practice theory, epistemology and communication theory. On the other hand,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kind of non-subjective and subjective view of education. Its education means stay in the listening style, closed learning, the main way is to teach and inculc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in the single direction of the teacher. This kind of view of education keeps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scope of cognition, equates "knowing" with development, and stops th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sco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us alienated from real life. A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way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phasizes the cultivation of harmonious personality, the experience and reflection process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norms, and the fact that a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interaction in communication. It is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active activities under the guidance and regulation of teachers. The purpose of a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a person's "all-round development personality". It is necessary to follow the law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ptimize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dhere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ubjectivity, development and integrity. The activ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goo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ake the activity experience as the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towards socialization. Making communication become an effective way to form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personality.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41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国芝;;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文化变异功能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李希廷;周加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涵[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1年06期

3 李荣汉;;美国思政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1年15期

4 陈桂生;;为“德育”正名——关于“德育”概念规范化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07期

5 张晨曲;;动机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文教资料;2011年17期

6 郑士彦;;从职教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谈起[J];学周刊;2011年10期

7 许宁;熊小毛;;后奥运时期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J];大家;2011年14期

8 彭豪祥;谭平;;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反应偏差及其解决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1年21期

9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约稿启事[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1年11期

10 元建基;宋晋玲;;中西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比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赖英腾;;谈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2 赵子林;;浅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孙慧玲;唐桂娟;;回归生活世界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的契合[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刘芳;;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人学透视的时代价值[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5 陈永福;;加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年

6 郭焱;;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余俊;;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管理的内容和原则[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8 李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人学反思[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9 张美琴;;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A];全国领导科学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精选[C];2001年

10 邱子辉;;构建三级配套体系,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马跃华邋通讯员 李静;厦门大学: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角[N];光明日报;2008年

2 东海舰队某观通旅政委 李建海;要善于激发大学生士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期待感[N];解放军报;2008年

3 文选德省政协副主席;《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纵论》序[N];永州日报;2008年

4 杨贤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N];六盘水日报;2008年

5 刘富书 彭俊武;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费比[N];学习时报;2009年

6 王桂华 张强 李发;论全球化进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N];廊坊日报;2009年

7 石家庄铁道学院人文分院 孙爱霞 冯宪书 王久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辩证法[N];光明日报;2009年

8 刘云奎;“三个紧贴”提高教育质量效益[N];战士报;2009年

9 记者 阿孜古丽;我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N];西藏日报;2009年

10 李希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涵[N];解放军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姗姗;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3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大学;2011年

5 孙树文;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7 刘立慧;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金情;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10 易森林;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功能[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雪;活动教育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任海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肖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运用现状及其开发的措施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刘建柏;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玉;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楠;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动员中的作用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7 徐洪强;新时期中学艺体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娜;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心理倾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D];兰州大学;2011年

9 郭沛霖;从传播学角度探索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海萍;论高校公共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64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864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2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