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自助式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自我肯定水平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09 04:14

  本文选题:自助式心理辅导 + 大学生 ; 参考:《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4期


【摘要】:目的:探讨自助式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自我肯定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和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接受自助式团体心理辅导,运用GHQ-自我肯定量表和个人评价问卷为评估工具,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自助式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自我肯定水平和个人评价的"社会相互作用"、"与人交谈"、"总体自信水平"和"心境状态"因子均有积极作用(P0.05),而对"学业表现"、"外表"、"爱情关系"和"体育运动"因子没有效果。结论:自助式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自我肯定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干预结束后定期开展成员联谊活动有利于增强团体辅导效果的持续性和迁移运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elf-hel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on self-affi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design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es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elf-help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GHQ- self-affirmation scale and personal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as the evaluation tools. The paired sample t test and single factor ANOVA were used to test the measured data. Results: the self-help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self-affirmation level and individual eval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uch as "social interaction", "talking with others", "overall confidence level" and "state of mind" factor. "present", "appearance", "Love relationship" and "Sports" factors have no effect. Conclusion: the self-hel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self-affirmation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It is helpful to strengthen the sustainability and transfer of group counseling effect by carrying out the member fellowship activities regularly after the intervention.
【作者单位】: 湖南理工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重点课题(DFA070175) 湖南理工学院资助项目(2008Y19)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洪冬美;许芳;刘淳松;;大学生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6期

2 李虹,梅锦荣;测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GHQ-20的结构及其信度和效度[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1期

3 毕重增;黄希庭;;清晰度对自信预测效应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6年02期

4 黄小忠;徐儿;徐芸;;大学生自我肯定团体心理辅导效果[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5期

5 王希永;论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02期

6 洪冬美;;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自我肯定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7 罗伏生;沈丹;张珊明;王小凤;袁红梅;李志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3期

8 刘伟;温斌;吕晶;谢钢;李晓波;周杏林;;集中、封闭式团体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效果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3期

9 倪士光;伍新春;;认知行为互动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学业倦怠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庆华;;生命意义视角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鲁晓燕;王秀琴;牛建新;冯建荣;;多维度探寻培育大学生自信心的途径[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3期

3 杨红梅,褚远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教育对策——以大理学院为例[J];大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4 姬英涛;;国标舞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3期

5 毕重增;黄希庭;;自信与健康[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年01期

6 彭玉;岳彩镇;苟娜;江伟;石波;;西部某高职院校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年02期

7 王雪;;青少年生活事件的应激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2期

8 邓晓红;徐锦芬;李欣晏;胡传鹏;;武汉地区本科毕业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2期

9 孙慧;姜宇;宋尚志;;时间管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J];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马世超;;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心理健康观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变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明亮;朱晓文;王翠玲;;认知行为互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干预效果[A];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Computer Science (PPSCS 2010)[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许明智;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毕重增;自信人格理论的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4 程科;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徐华春;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范会勇;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测量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尹可丽;中国成人心理健康维护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新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左晓冬;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修订和信效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贺小格;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编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黄小忠;高中同伴辅导员技能作用效果比较的实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5 段小池;生活事件、情绪调节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张妍萃;大学生宿舍气氛调查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D];西南大学;2007年

7 全宏艳;大学生社会支持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作用的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祥生;基于数据挖掘的亚健康状态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9 白丽霞;社会人群慢性疲劳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及大学生慢性疲劳客观评定指标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10 柴欣;天人和谐生命信念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司徒炳坤,曾芊;体育舞蹈对心理健康影响作用的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2 傅玉兰;表情动作的心理诊断及舞蹈心理医疗[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3 伏羲玉兰;舞蹈心理治疗的新进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平心;论舞蹈心理医疗的心理学基础——兼谈心理现象的分类方法及艺术与超越心理学疗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李闻戈;女大学生自我接纳和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王宇赤;施铁如;;叙事心理辅导中的舞蹈治疗[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孙灯勇,郭永玉;自我概念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梁筱梅;;大学生自信心现状及对策[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刘淑华;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辅以音乐舞蹈疗法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学;2002年09期

10 谢爱武;综合疗法集体训练大学生的自信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车丽萍;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孟沛欣;精神分裂症患者绘画艺术评定与绘画艺术治疗干预[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海;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朝霞;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冯秋燕;大学生身体意象及其与抑郁、社交回避苦恼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芸;;一名大学生对网络的思考[J];大众心理学;2003年02期

2 覃彪喜;;读大学,究竟读什么[J];青年博览;2011年15期

3 杨甜子;;大学生喜爱的“潮阿姨”[J];青年博览;2011年19期

4 张晓f^;;如何测定大学生的MQ[J];大众心理学;2003年09期

5 程勋;;大学生“延缓偿付期”内的心理状况及对策分析[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6 邢玉静;张玉英;范玉玮;赵玲;;渔村里的大学生“村官”——张宝连[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9期

7 张志君;;大学生自信心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杨秀君;;大学生看“校园亲昵行为”[J];大众心理学;2006年09期

9 孟凡月;;拷问你的幸福感——大学生,你们幸福吗?[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10 陈宗学;;大学生的家书[J];黄金时代;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朝云;章军建;;大学生自我评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杨彦春;;高校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新探[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4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5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6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术 金秋;六成大学生不知自己该干啥[N];中国妇女报;2005年

2 钟合;大学生“逃单”拷问学子诚信[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陈七三 李伦娥 欧阳鹏飞 张小攀 徐光明;把和谐社会精神送下乡[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记者 陈强;什么影响了大学生基层就业[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雪峰 实习生 陈丽;暑期大学生:欲做家教也不易[N];重庆日报;2005年

6 吴应海;大学生的脑子为何“不堪一洗”[N];重庆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孙忠法 仲筏;大学生让心理在七月毕业[N];中国人事报;2005年

8 谢晶晶 林以勤;“是是非非”话打工[N];常州日报;2005年

9 早报评论专栏葛剑雄;为什么大学生一定要住校?[N];东方早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杨艳玲;大学生勤工助学报酬怎么算?[N];大理日报(汉);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5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7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利静;大学生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秀云;大学生个人生命意义量表编制及初步应用[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荣刚;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其心理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胡凛;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心理预防和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卫一;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7 糜志雄;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探究[D];苏州大学;2004年

8 赵静;信息商及其测度——以300名大学生测试为例[D];四川大学;2004年

9 余锡祥;江西省大学生压力反应特征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门苗;论大学生政治文明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645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8645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c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