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民族性镜像差异及其融合策略
本文选题:研究主体 + 实践主体 ; 参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3期
【摘要】:研究者与实践主体对教育民族性认识的镜像差异,容易导致教育民族性在理论与实践上的错位。从"想象-象征-现实"三个视界融合的角度,实现研究者与实践群体在教育民族性认识上的相互沟通,有利于在实践上形成相互协作的力量,从而促使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改革获得更有力的民族文化支持和心理认同。
[Abstract]:The mirror imag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searcher and the practice subject on the educational nationality easily leads to the disloc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nationality in theory and practice. From the angle of the fusion of the three horizons of "Imagination, symbolism and reality", we can realize the mutu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researchers and practical group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national character of educa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forming the strength of mutual cooperation in practice. Therefore, the education reform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can gain more powerful national cultur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identity.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后流动站;广西师范学院;
【基金】:新世纪广西高教改革工程项目[桂教高教(2006)194号]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果红;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教育与民族性理念[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夏园;;论民族教育民族性的保持[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任美衡;茅盾文学奖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胡金莲;云南少数民族、汉族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跨文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姚晓兰;民族杂居区教育的民族性与地域性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陈芸先;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校本研修的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毛信元;清代贵州榕江地区义学政策实施情况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沈文钦;;自由教育与美好生活——施特劳斯学派自由教育观述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2 甄丽娜,仇晓春;跨文化教育从教师开始[J];世界教育信息;2004年Z2期
3 吴治清;论中国社会主义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J];民族研究;1990年06期
4 方宝璋;略论中国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辩证关系[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周东明;文化融会与人格完善——高等教育目的刍议[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张一兵;能指链:我在我不思之处——拉康哲学映象[J];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7 游俊;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建设刍议[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熊黎明;;现代化进程中的云南民族文化变迁[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张一兵;拉康:作为存在之尸的象征性语言[J];浙江学刊;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慧琦;;从教育科研获奖成果看上海普教科研的特点及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1996年12期
2 王斌;;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1年28期
3 陈强;;实践智慧:化“事故”为“故事[J];基础教育;2006年07期
4 杨洁;莫瑞柏;;我国21世纪以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研究综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2期
5 范洁梅;陈振华;;教师专业化:基础观念的变迁及其实践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8期
6 张文娟;李长吉;;教科书的农村适切性研究:历程、进展与走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2期
7 周作宇;教育现代化:主体及其选择[J];中小学管理;1998年10期
8 曾茂林;;论教育理论体系的贯通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9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许建美;;布里克曼教育史学观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郑旭东;;教育技术哲学研究论纲[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郑旭东;;教学设计的研究范式与理论归属[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铭;姚本先;;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认同度调查[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邻水县教研室 钟文全;如何开展校本教研[N];广安日报;2005年
2 都师范大学 董素静 赵隽咏;中小学“校本教育科研”在国外[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高邮市赞化学校 吕松和 郭从年;实施新课程需要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4 袁卫星;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怎么办?[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5 袁大坤;教研课题的选择及其反思[N];中国教师报;2007年
6 谢少华;当今国外教育政策研究特点述要[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潘 涌;课程改革中,教研员干啥?[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邓友超;呼唤一种既可信又可爱的教师实践[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杜建中;谈如何进行教研活动[N];甘肃日报;2008年
10 谢少华;教育政策研究:现状及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3 孙振东;教育研究的主体性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周霖;教育理论思维与教育理论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云华;“科学三分”视野下教育学学科归属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李晓阳;我国教育研究中学术道德的失范与重建[D];西南大学;2006年
3 李湘祁;美国女子成才障碍研究的现状与趋势[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影;教育技术实践目标设定存在的问题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5 程炳友;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困境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向辉;教育科学研究效度问题探析[D];河南大学;2005年
7 李小红;“主体教育实验研究”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开妍;美国学校重构中的全纳教育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孙明政;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之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志萍;1914-2000年的“教育概论”教科书[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85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885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