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因素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
本文选题:心理测量 + 人格特质 ; 参考:《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摘要】:目的探讨单亲因素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方法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测试,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单亲大学生和非单亲大学生的A(t=-3.442,P0.01)和L(t=2.674,P0.01)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单亲男大学生与其他男大学生相比人格因素没有显著性差异,单亲女大学生的A(t=-3.937,P0.01)、L(t=3.820,P0.01)、O(t=2.500,P0.05)3个因子得分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结论单亲因素对大学生的人格特点造成了不良影响,对女生的不良影响更为严重。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single parent factors on personality traits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s were tested by Cattell's questionnaire and t-test by independent sample.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ingle parent college students and non-single parent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factors of ACTO -3.442 (P0.01) and LT (2.674% P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ersonality factors between single male college students and other male college students, 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three factors, namely, Atetrin (-3.937), P0.01a (3.820%) and Ot2.500 (P0.05) in single-parent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Conclusion the single-parent factor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person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especially on the female students.
【作者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可军;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刘秀芬,黄悦勤,李立明;人格障碍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的研究(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单亲家庭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探讨——对两位单亲母亲家庭女大学生的个案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魏知超;邹庆宇;;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5年02期
3 马伟娜;大、中学生精神病52例临床分析[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4 赵可军;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5 丁云洪;中学生心理健康、主观快乐感及父母教养方式间的相关研究[J];青年探索;2001年04期
6 黄可人,徐玲;杭州市中学生因病休学情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3期
7 陈炳为;卫平民;宋燕;;大学生应付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典型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6期
8 黄和林;农村初中特殊家庭学生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9 徐银芳,卢宁,张海斌;未成年罪犯人格障碍与述情障碍相关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5年05期
10 石淑华,张静,胡美荣,官旭华,王叶平;学龄儿童自我意识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王文;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与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3 程涛;大学生认知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胡雯洁;单亲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归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邵雪玲;只要你过得比我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朱玲;单亲家庭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问题及教育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春怡;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单亲家庭调适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8 蔡雨沁;贫困和单亲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林曼峰;论中学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一荻;我国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态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学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詹巧玲;连云港淮海工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3年09期
3 周敏娟,姚立旗,江力勤,王力健,姚瑶,王韵芬;110例离异家庭初中生心理卫生及适应状况的对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年04期
4 杨坚,杨德森,龚耀先;违法犯罪青少年家庭特征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年03期
5 王玉凤,沈渔惃,顾伯美,贾美香,张艾琳;北京市城区2432名学龄儿童行为问题调查报告:学校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8年03期
6 杨晓玲,黄悦勤,顾伯美,张和增,杨淑长;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年04期
7 岳冬梅,李鸣杲,金魁和,丁宝坤;父母教养方式:EMBU 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3期
8 刘秀芬,黄悦勤,李立明;人格障碍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的研究(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2期
9 宋燕华,,张津萼,李淑然,姚贵忠,唐宇,李箕君,高成阁,王文锦,孟薇,王捷;大学生神经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年04期
10 钱铭怡,夏国华;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玉祥;简评西方人格心理学的三种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2 戴忠恒;;测量的基本理论[J];上海教育科研;1984年01期
3 邹有华;略述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原理和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1985年03期
4 谭绪昌;;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J];高教探索;1985年04期
5 戴忠恒;;人格测验 连载之一[J];上海教育科研;1985年06期
6 沈政,呼和,林庶芝;男性退休老年人的某些社会心理学问题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1986年03期
7 严进洪;一项心理指标的有效性可靠性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8 刘茂哉;试论性格的概念[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9 袁振国;;教育评价的十大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1986年03期
10 戴忠恒;;人格测验(连载之四)[J];上海教育科研;198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华语;;论孙氏父子与孙吴兴亡及其历史启示[A];六朝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陈希镇;;线性等值公式的改进及其置信区间[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3 刘英莲;;现代企业家的人格特质与能力结构[A];公关与企业发展——名牌战略与企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4 许华山;;癌症高危人格特质的初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漆书青;戴海崎;胡竹菁;丁树良;孙娟;文剑冰;;新思路 新范型——实质心理学与心理测量模型的结合[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罗劲;赵旭东;;民族性格与生存焦虑[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7 王欣;;对我国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心理测量工作的探析[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8 胡凛;;探析团体心理咨询在大学中的应用[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9 周围;;浅议高校特困生心理咨询[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10 ;文章题目目次[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简云;认识小气男人[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高宏存;人心难测吗[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黄训美(作者系福建行政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德育教研室主任);加强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N];光明日报;2000年
4 武建奇;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5 朱莱;心理测验:真能看清你的内心世界?[N];解放日报;2000年
6 北京往来心理教育研究中心 朱建军博士;网络怎样影响我们的心理[N];健康报;2000年
7 周小庆;知识经济开拓未来[N];经济消息报;2000年
8 陈德慧 杨庆瑞;青少年情感发展与人际关系[N];中国石油报;2000年
9 吴琬瑜;Brand Yourself:建立个人品牌[N];信息时报;2000年
10 亚周;“压力年代”的心理调适[N];中国妇女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少华;不同认知任务中人格特质对信息加工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孟慧;企业管理者大五人格特质、特质目标定向和变革型领导[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利燕;认知操作、认知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蔡圣刚;人格测量中的概率展开理论及其研究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6 王浩;地方大学生军事择业心理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7 陈秋珠;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家华;关于美术学科教育基础问题的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宋星;民警人格结构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陈香;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4 阳桂红;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人格的现代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永跃;中学生人格特质、自我效能、学习策略和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陶淑琴;[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7 张学军;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8 万礼修;中学生问题行为与人格特征、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黄文英;心理应激对不同人格特质青少年射击运动员T淋巴细胞亚群及IgG、IgA、IgM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纪凌开;拓广分部评分模型(GPCM)及应用EM算法的参数估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921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921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