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学交往
本文选题:教育理念 + 教学交往 ; 参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摘要】:教学交往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弘扬和凸现,离不开教学交往。教学交往不仅是实现教学任务的背景、条件和手段,同时交往本身也是教学的内容、对象和目标,是教学活动自身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探讨教学交往活动重在促成师生关系和教学性质的转换,重在用教学交往的旨趣重建教育理想,促进观念转变。
[Abstract]:Teaching communication is a modern educational idea. In classroom teaching, the establishment, development and protruding of students' subjectivity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eaching communication. Teaching communication is not only the background, condition and means to realize teaching task, but also the content, object and goal of teaching, and i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eaching activity itself. It is important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teaching nature, to reconstruct educational ideal with the aim of teaching communic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change of concept.
【作者单位】: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袁维新;教学交往:一个现代教学的新理念[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红;试论《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情感应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2 张祥明;教育就是服务[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10期
3 蒋关军;师生对话的澄明与实现——存在主义视界中的“去蔽”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4 涂伟;;高校行政管理者沟通障碍及改善之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廖哲勋;我的教学本质观[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7期
6 王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研究综述[J];求实;2006年07期
7 曾继耘;;学习的累积性、适切性和交互性——论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余清臣;沈芸;;论学校文化生态系统[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20期
9 丁敏;;影响师生沟通的因素探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于春岭;;高校公体武术教学的沟通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唐荣德;学生学习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广军;高中物理教材设计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魏薇;小学阅读教学的生活体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成海;客观主义—主观主义连续统观点下的教师教育范式:理论基础与结构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世清;反思与重构:教育交往中的言语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崔雨;论语文民主教学观的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龙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晔;初中生道德学习的特点及德育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惠梅;中学师生沟通问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蔡金花;广州市天河区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及其管理策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向前;论课堂沉默[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夏慧;论走向生命对话的教育[D];河南大学;2005年
9 王鸿生;军队院校信息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10 闵洁;合作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书业;文化自觉:教师专业发展的未来趋势[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彭小虎;互动主义原理与学生素质之养成[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09期
3 高文;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与社会建构主义[J];全球教育展望;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继存;论教学交往研究及其价值导向[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2 刘聃;邵玲;;在交往中建构自我——浅论教学交往的价值[J];教书育人;2006年20期
3 李海艳;浅析教学交往的本体性存在及其创新价值[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颜丙峰,刘辉;教学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及其矫治[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07期
5 曾英;试论师生课堂教学交往[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崔英锦;教学交往中的合作行为探究[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7 周龙兴;教学交往:学习主体的生命运动[J];上海教育;2005年Z1期
8 范蔚;论教学交往活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07期
9 高瑞利;;网络环境中的教学交往[J];中小学电教;2002年08期
10 刘哲玲;;论教学交往的基本问题[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吕开东;;陈赓大将“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引发的思考[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何玉青;曹峰梅;;借鉴美国教学模式改进专业课程教学的探讨[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09年全体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谭永凤;;转变教育理念 打造贵州教育特色[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武家申;;关于提高心理素质课程教学效果的思考[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薛慧丽;;构建和谐校园从心理健康开始[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田清寿;刘定友;;浅谈民办教育机构的品牌建设[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7 陈丁和;;心理健康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愈的教育理念[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打造名师工程[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3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杨东平;教育不应以精英为本[N];人民日报;2008年
4 记者 石少华;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N];张家口日报;2009年
5 苏婷;有多少教育习惯需要改变?[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江都市国际学校 徐德培;建设高效课堂的三个基本点[N];江苏教育报;2009年
7 张守升;教育是一种大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江芸涵;警惕 教育中的“文化荒漠”现象[N];四川日报;2008年
9 王小兵;对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反思[N];中国教师报;2005年
10 苏军;“内因”上做文章 将压力变动力[N];文汇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青来;文化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生;校长决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黄林芳;教育发展机制论[D];复旦大学;2005年
4 经柏龙;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周萍萍;近代日本女教育家及其女子学校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卢爱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宋U,
本文编号:1945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945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