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M教材分析法及其个案研究
[Abstract]:Teaching material is a qualitative system. In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 the systematic thought is a basic idea. ISM can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structure and serialization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basic idea of 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concrete examples in middle school phys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rete process of ISM method in 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 in order to obtain a series of teaching sequence through this method. To achieve effective support for teachers' daily teaching activities.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09106030401M12)
【分类号】:G4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郑红,吴彦文,李金玲;ITS中可视化知识点结构网络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10期
2 丁明芳,游小东,刘静;多媒体教学中板书的作用不能忽视[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3 王毅,安红;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冉敏,李晓;知识点网络可视化表示的系统设计[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衷克定;北京师范大学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与实现[J];教育信息化;2004年01期
6 张敏霞,邢晓燕;咨询诊断模式:专家引领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06期
7 杨俊英;李永波;;信息熵在学生评教结果分析中的应用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10期
8 田振清,周越;信息熵基本性质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2年04期
9 田振清,周越,王春霞,陈梅;Q聚类分析在分类指导型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4年02期
10 李胜波,李晓波;S-P表中注意指数的推证与应用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孔凡士;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王晓东;基于Ontology知识库系统建模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品德;基于Web的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炜;面向企业培训的E-learning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俊晖;分布式学习心理生理反应信息测试分析系统开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高晓红;基于网络的自适应学习系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华龙;基于J2EE的多Agent协作学习平台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04年
4 朱新葵;在线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叶鹏;灰色系统理论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雅玲;教师教育案例库建设及其案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旭峰;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能力的分析和发展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波;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问题辨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国宏;高校课堂信息化教学模式初探——以延边大学为例[D];延边大学;2004年
10 王晓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荣固;教材分析与处理的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2 郝兆兰;;浅析杜威的“教材观”及其现实意义[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马志成;;彰显教材功能 促进教材编制[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10期
4 王雪兰;;校本化课程实施中教材的含义及其选择和运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年05期
5 王蔚;;新课程实施视阈下的教材观——“用教材教”[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6 张诚;;杜威的教材观对“二次开发”教材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9期
7 陈月茹;陈英敏;;审视女性主义教材观[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21期
8 杨小燕;;教材观:教学关系建构的起点[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9 娄新红;;新课程理念下现代教材观的建立及其意义[J];教育探索;2006年11期
10 夏冬杰;郭旭;;试论杜威的教材观及其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敏江;课程和教材观[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郭晓明;重新审视教材的功能[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郝忠勇;师生:教材的另一半[N];中国教师报;2005年
4 赵纯仁 李菊;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N];吉林日报;2005年
5 山西襄汾县汾城南西城学校 王会琴 山西襄汾中学 李文钰;做合格的教学设计师[N];山西科技报;2007年
6 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 罗嘉福;做实事 求实效 达实功[N];光明日报;2007年
7 张 [?;挑战教材 超越教材[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临泽县平川初级中学 李志春;语文教学要重视教材内容的重组[N];张掖日报;2005年
9 周玉红(作者单位:古浪县大靖学区);课堂教学探讨[N];甘肃日报;2005年
10 曹瑞平;教师应有多元化教材理念[N];中国教师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2 赵义泉;超越式学习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方莹莹;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教材观个案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2 熊昌萍;农村教师教材再开发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丁怡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材弹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谢小芸;教科书“学材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凡尧;教科书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鄢岚岚;孔子的自省意识与反思型教师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宏宁;海淀区小学、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衔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沈健美;关于教师“教材二次开发”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55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155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