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人文:区域教师培训项目设计的价值取向——兼论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的路径
[Abstract]:Autonomy and leadership "is the regional promotion model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structed by Dal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in the period of the 11th Five-Year Plan." Fac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we should take the project management as the influence, the teacher training project as the promotion strategy, the science and the humanities as the cor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training project design, and enrich and develop the connotation of the "independent and leading" mode. Create a new situa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大连教育学院;
【分类号】:G451.1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骆东升;;关于“研训一体、校际联动”的几点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赵晓玲,杨春晖;项目管理的应用与发展[J];化工技术经济;2002年06期
3 谢维和;我国应该建立自己的教育标准[J];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4 夏立明,王芸;项目管理知识领域[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胡振华,聂艳晖;项目管理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对策[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虎;李春杰;;多元化设计网络学习评价体系[J];中国教育网络;2011年08期
2 叶清;;科学性是科学普及的灵魂[J];厦门科技;2011年04期
3 李志超;靳玉乐;;论课程研究的后现代品性[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2期
4 徐廷福;;中国传统师德的人文性及当代提升[J];当代教师教育;2011年02期
5 赵凤基;;浅谈教师语言素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6期
6 闫梅;;关于教学案例研究的科学性探讨[J];大家;2011年15期
7 丁念金;;学习评价的公平性与科学性可以兼得[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年08期
8 ;书讯[J];教育与职业;2011年19期
9 刘平;;制作CAI课件的几点建议[J];考试周刊;2011年49期
10 李蛇根;;关于说课原则、程序及要求的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辉敏;;让孩子在充满人文性关怀的氛围健康成长[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2 吴宏保;林赛君;;作为一种方略“开放—自主”培训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广泛的使用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3 吴宏保;林赛君;;作为一种方略“开放—自主”培训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广泛的使用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浙江卷)[C];2010年
4 李云;;让人文精神在素质教育中闪光[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5 周行满;;综合实践与信息技术整合初探[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海门市包场中心小学课题组;;让文本与学生心灵对话——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闫学;“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是两极[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梁惠红;抓住“五性”开展谈心工作[N];钦州日报;2009年
3 俞江;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性[N];美术报;2006年
4 宜兴市教师进修学校 王菊芳;语文学科要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5 黄庭玉(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固始县南大桥乡第一初级中学);对语文新课标的几点感悟[N];中国教师报;2004年
6 安徽省滁州学院 全涌;走过偏颇的语文教学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怀宁县洪镇中学 朱国霞;语文教学人文性略谈[N];安庆日报;2005年
8 姜红;浅谈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N];延边日报;2005年
9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牛学文;什么样的课是优质课[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孙燕;唤起学生心中的爱[N];黔西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唐荣德;学生学习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任永泽;教育知识的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胤;数字化之道与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萍;罗炳之教育管理思想之科学性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周艳培;现代教育的人文性困境及出路[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任珂;论教育学的人文意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唐德贵;于漪人文教育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晓燕;我国“新课程理念”的人本主义倾向评析[D];西南大学;2010年
6 钱炜琼;生命哲学视角下的学校文化诊断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7 杨飞云;论人文关怀下的课程目标[D];河南大学;2005年
8 湛玉钊;席勒美育思想与当前人文教育[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9 郭昊;英国教师专业标准:人文视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唐俊芳;近三十年来我国“师生关系”的再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79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179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