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6 08:55
【摘要】:本研究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结合国内外有关理论,以上海立信会计学院497名大四毕业生为被试,采用Robert R. McCrae, Paul T. Costa Jr.编制的60题大五人格问卷、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问卷、孟慧等修订的社会适应问卷中文版、范津砚等修订的一般效能感问卷中文版以及自编的归因问卷和择业效能感问卷,通过SPSS16.0以及LISREL8.7软件,应用t检验、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结构方程建模等方法对择业效能感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不存在城乡差异,而存在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效能感方面显著高于男生。 (2)对于择业效能感与其影响因素关系方面,求职过程效能感与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外向性、开放性、谨慎性、宜人性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内归因、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社会支持感知、社会支持利用度、一般自我效能感都存在着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归内因相关不显著。求职任务效能感与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与外向性、开放性、谨慎性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宜人性相关不显著,与积极内归因、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社会支持感知等其他因素也呈现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利用度相关不显著。直接对求职过程效能感产生独立影响的因素是谨慎性、积极内归因、社会支持感知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四个因素,对于其影响的重要性依次是一般自我效能感、谨慎性、社会支持感知、积极内归因;直接对求职任务效能感产生独立的因素是外向性、社会支持感知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影响的重要性依次是一般自我效能感、外向性、社会支持感知。 (3)对于择业效能感产生直接作用的除了本研究中提及的人格、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归因等因素之外,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的重要影响因素。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es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China and the relevant theorie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study takes 497 senior graduates of Shanghai Lixin Accounting Institute as subjects and adopts Robert R. McCrae, Paul T. Costa Jr.. The 60-question Big five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Xiao Shui's 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 Meng Hui's revised Chinese version of Social adaptation questionnaire, Fan Jinyan's revised Chinese version of General efficacy questionnaire, and self-designed attribution questionnaire and job selection efficacy questionnaire. Through SPSS16.0 and LISREL8.7 software, using t-test, correlation analysis,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nd other method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efficac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students in the sense of career efficacy, but there is a gender differenc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oys in the sense of efficacy in the process of seeking employment. (2)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job search process efficacy and neuroticism in Big five personality, but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extroversion, openness, caution and amenit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positive internal attribution, learning adaptation, life adaptation,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social support perception, social support utilization, and general self-efficacy, but not with negative internal causes. Job search task efficacy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neuroticism in Big five personalit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xtroversion, openness and caution, not significantly with fit humanity, and with positive internal attribution, learning adaptation, life adaptation,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Other factors, such as social support perception, also showe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ut no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social support utilization. The independent factors that directly affect the sense of efficacy in the process of job-hunting are caution, positive internal attribution, social support perception and general self-efficacy, the importance of which is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the importance of caution, and the following four factors, which are the following four factors: general self-efficacy, positive internal attribution, social support perception and general self-efficacy. Social support perception, positive internal attribution; Extroversion, social support perception and general self-efficacy are the independent factors that directly affect the sense of job search efficacy,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fluence is in turn general self-efficacy, extroversion, and social support perception. (3) in addition to personality, general self-efficacy, social support, social adaptation, attribution and other factors mentioned in this study, there may be other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亚丹;何丽;王晓钧;;研究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刻板解释偏差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07期

2 李航;刘儒德;;基于网络平台的英语协作写作模式效果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3 黄金香;;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5期

4 吕雅;杨漫欣;;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体像概念与社交效能感差异性比较[J];校园心理;2011年04期

5 王婧;陈旭;;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及其应对[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周丽;曾文洁;蔡太生;朱虹;;情绪智力、大五人格与行政管理干部工作倦怠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7 左雅;;个体的身份认同与其职业的匹配度影响工作投入水平[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申继亮;李茵;王大华;;成人晚期日常认知及其效能感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梁正英;鲍立铣;刘伦;宋咏红;莫玉琼;刘惠萍;李娟;;护士职业压力与心身耗竭的调查研究及对策[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继焦;;淄博市居民的价值观与行为取向[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4 尹良明;刘昕;;基层军官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艾素梅;;临床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A];第三届全国铁路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教育心理分组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高山;许燕;;运用工作要求—资源模型预测大学教职员的职业枯竭、工作狂[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方建群;姚树桥;;抑郁经历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检验及两种评分系统的比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晶;;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完美主义的关系[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旭;梁志祥;;冲突对团队信任及团队满意感的中介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东平;大专生成厦大教授的创意意义[N];常州日报;2007年

2 李东梅;“跑会专员”跳出文山会海走进田间地头[N];宁夏日报;2008年

3 汪智慧;优等生为何行为“跑偏”[N];健康报;2003年

4 严洪;试论贵阳精神[N];贵阳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淼;要重视进城农民工更高层次需要[N];中国改革报;2008年

6 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测评研究所 许燕教授;教育遗憾为何发生在他们身上[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龚一鸣、黄炜;上海教师远程教育平台[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8 姜晓萍邋张俊辉;努力创建服务型政府[N];四川日报;2003年

9 吴占格;酒店员工敬业度管理[N];江南游报;2007年

10 陈燕琳;不良亲子关系也能导致儿童抑郁[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姜飞月;学校变革中的教师效能[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六珍;企业女性经理人性别角色认同和领导效能感之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姝琼;青少年未来取向与学业、情绪适应关系的追踪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晓东;产业集群背景下创业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朱伟;医务人员工作倦怠与职业紧张的关系及其对职业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闫进宏;领导集体的领导效能及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朱丽雅;大学生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对成绩的影响模式探析[D];吉林大学;2012年

9 付道领;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杰;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洁;高中生阅读效能感的问卷编制及初步应用[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晶彤;大学生乐观、应对效能与健康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4 孟晋;工作效能感的评估及其相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莉;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相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华;城乡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艳芳;大学生认知风格、创意效能感与创造力的关系[D];济南大学;2012年

8 胡芸;中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黄馨影;家庭环境、工作价值观对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王凡;大学生认知灵活性与择业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95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295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f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