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发达国家教师社会地位演进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8-11-03 20:02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国社会变革和教育发展历史验证:教师社会和经济地位的高低是现代社会兴与衰或将兴与将衰的"晴雨表"。这一组四篇论文为陈永明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师社会地位的国际比较"的部分研究成果。当代中国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需要教师涵养教育的智慧,用智慧去引领教育行为;需要教师在文化价值取向上追寻"经师"与"人师"的有机统一,追寻知识分子的文化品性,追寻教师文化的生命意蕴,追寻"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提升教师地位方面的法律举措和社会推动的努力;更需要我们的教师把社会地位理想的虚像转变为实像,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专业水平,让每位教师都能明确自我发展的价值取向,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教育国际化,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积极主动地成为创建人类社会终生学习体系的模范。
[Abstract]:A hundred-year plan is based on education; a great plan of education is based on teachers. The historical verification of social change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of teachers is a barometer of the rise and fall of modern society. This group of four papers is p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teachers' social status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project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aired by Professor Chen Yongm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 status of teachers in contemporary China requires teachers to cultivate the wisdom of education, with wisdom to lead the educational behavior; It is necessary for teachers to pursue the organic unity of "teacher" and "teacher" in the orientation of cultural value, to pursue the cultural character of intellectuals, to pursue the meaning of life of teacher culture, and to pursue the harmonious culture of "people-oriented". We need to learn from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in improving the status of teachers in the legal measures and efforts to promote society; It is even more necessary for our teachers to transform the imaginary image of their social status into reality,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social status and professional level, so that each teacher can make clear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self-development, adapt to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network informati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active model for the crea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in the rapidly changing information age.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社会人文科学研究2006年度一般项目规划课题"教师社会地位的国际比较"(06JA880024)
【分类号】:G45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成松;依法治校中的法制瑕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查名祥;教师聘任制的法律问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白云;专业课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3期

4 龚向和;论受教育权的本质[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周建民,侯小波;西方校本管理及其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启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戴紫童,孙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坚持依法治教[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张皓;提高教育管理者素质探微[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8 贺金玉;邓小平对列宁晚年文化革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德州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田维斌;我国教育行政的法制化与高等学校管理的完善[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10 刘爱东;高校教育惩戒权与大学生权利[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包海芹;;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委托代理问题[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涂怀京;新中国中小学教师法规研究(1949—2000)[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姚云;美国高等教育立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姜正国;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立鹏;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赵爽;教育政策合法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卓;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徐冬青;市场引入条件下的政府、学校和中介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挺;民办高等学校产权配置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云鹏;文化权: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的向度[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振改;关于教育行政职能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范丹红;女生教育的病理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尹辉;论义务教育权的法律救济[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翔云;中国基础教育机会平等的现状及对策[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邹亚;中国民办高等学校法人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6 白健;中美高等教育依法治教之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石正义;我国高等学校法律地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唐学成;论我国中等外贸专业人才的素质及其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江来发;我国依法治教机制建构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庆斌;美国高等职业教育法制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浩;;当代教师文化的价值取向[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3期

2 王健;;发达国家教师社会地位演进及其启示[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徐应萍;;时代引领中的教师智慧[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3期

4 蒲自林;陈哲;;学习邓小平关于提高教师地位的论述[J];学习月刊;2006年16期

5 郝兆杰;曾魏;刘延申;;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及其改善策略——来自开封市的调查[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05期

6 李春霞;;尊师观变化下“尊师重教”人文精神的失落[J];现代教育论丛;2009年09期

7 王斌;;试论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01期

8 万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J];全球教育展望;1984年04期

9 方彤;;教师地位浅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1年01期

10 董云川;;师资杂议[J];师资培训研究;1995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黎小兰;熊德虎;;关于民办学校校本教研的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谢玉林;;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学环境和教师地位[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姬智明;;叶圣陶教育思想中的教师地位与研究性学习[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谢丽惠;;浅谈中美教师行为准则差异[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汪灏;;《师说》的语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瀚青;;徐特立师道理论研究[A];纪念徐特立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严春红;任建华;;千家驹的教育经济思想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蒋菊;;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历程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晖 张雯婧;大幅提高教师地位待遇[N];天津日报;2010年

2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 王定华;农村教师地位向城市看齐[N];光明日报;2011年

3 倪光辉 王传宗 本报记者 贺林平 胡洪江;5问教师地位为何总没“到位”[N];人民日报;2009年

4 首席记者 范玲;教育:四种变迁带来勃勃生机[N];盘锦日报;2008年

5 李学永 朱 敏;用法律确保教师地位及权利[N];中国教师报;2004年

6 本报评论员;向老师致敬![N];桂林日报;2009年

7 首席记者 倪颖 实习生 邴帅;教育向现代化铿锵迈进[N];鞍山日报 ;2008年

8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王金堂 韩雁 实习生 周丹;教师节:我们共同关注[N];保定日报;2007年

9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曹斯;“核心软件”彰显教育实力[N];南方日报;2009年

10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柯杨 李若凡;四段教师故事折射时代变迁[N];河南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芳;知识观转型与教师角色变迁[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娟;斯霞教师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应竹;古代希腊教师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蒲自林;论邓小平的教育思想[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黄飙;民国时期义务教育师资培养与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雷利东;多维视角下的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7 欧群慧;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一项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高红宦;浅析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9 林永希;陶行知的教师教育思想与我国教师专业化[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10 成秀玲;论教师的自我实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08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308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e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