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人类解放视域中的教育价值合理性探析

发布时间:2018-11-16 08:37
【摘要】:人类解放是马克思理论体系之核心,涵盖个体主体和社会力量双重向度的解放诉求,构筑了马克思观照和检视人类历史进程中理想与现实的宏大视域,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的理论视角。在人类解放的视域中审视教育,教育之目的在于"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教育之功能在于"化育个体"和"改造社会"。我们必须警惕教育技术化过程中的"工具理性"僭越,彰显出教育在人类解放事业中的价值合理性。
[Abstract]:Human liberation is the core of Marx's theoretical system, which covers the emancipation demands of individual subject and social power, and constructs a grand vision of Marx's viewing and examining the ideal and reality in the course of human history. Laid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Marxist education research. Examining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liberation,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the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everyone", and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lies in "transforming individual" and "transforming society". We must guard against the transgression of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show the value rationality of education in the cause of human liberation.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基金】: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演进逻辑研究”(项目批准号:10BKS020)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传燧;赵荷花;;教育到底应如何面对生活[J];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2 王南n\;;社会主义:从理想性到现实性[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阮成武;教师专业化与教师形象的重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王兆良;郑红;;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敖忠;;文艺继承与创新的辩证法则——析鲁迅《论“旧形式的采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杨佳;周红安;杨汉麟;;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进[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刘胡同;;从“现实的个人”到“自由个性”——论马克思视野中的终极关怀思想[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凌宏;;国外爱国主义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王有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增强实效性的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章征科;略论全球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吴玲,郭孝文;论教师专业化的拓展与推进策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武;龚圣理;;中国古代社会及其私有制的终结——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共产党九十周年华诞[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饶洪生;;遵义会议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3 巫文强;;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安排与人的全面发展[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4 董正华;;全球化:歧义纷沓的解说与真实的历史进程[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田鹏颖;;马克思和康德“两种实践”观的本体论隐喻——试从社会技术哲学视角看[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陈媛;;我国大学教师角色地位的历史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宋霖;;共同理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8 何莹;;中西海洋文化的比较研究[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安启念;;2007年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节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戴劲;;马克思和胡塞尔论生活世界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5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6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7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闫薇;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命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构”、“辩护”和“修正”[D];吉林大学;2011年

9 史清竹;马克思货币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永华;现代自由的谱系:从卢梭、黑格尔到马克思[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雅男;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德育目标构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任海滨;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探源及其突破性贡献[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岩;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友方;大学生休闲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秦峗;“来访者中心”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汝秋实;约翰·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丛晓芳;中职实践课教师专业自主权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晓阳;教育的超越本质及其自由教育的理想[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2 顾歧山;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问题[J];党政论坛;1987年11期

3 熊川武,江玲;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基本差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4 牛继升;;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具体地划分过阶段?[J];教学与研究;1985年06期

5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6 迟艳杰;教学意味着"生活"[J];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7 ;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J];教育研究;1996年02期

8 陈文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二词的由来及其科学的含义[J];历史教学问题;1987年01期

9 梁亚娟;;回归生活世界——从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谈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王笑鸿;正确理解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划分思想[J];学术界;198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正元;;教育功能异化及危害——“订单式教育”提法周延性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08期

2 黄正元;;“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科学发展观视角下“订单式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5期

3 周序;;教育的起点与终点——论教育功能、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之关系[J];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01期

4 王文营;;论教育功能、教育价值和教育目的三者之间的关系[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年10期

5 宫黎明;龙文祥;;质疑教考分离[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07期

6 杨育智;;论教育功能[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6期

7 颜雪梅,崔世泉;再论教育的起点与终点——兼析教育价值、教育目的、教育功能之关系[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7期

8 游安军;;如何正确认识“奥数”的教育价值[J];数学教育学报;2009年05期

9 邓北平;;大战略背景下教育本质的再思考[J];理论界;2010年06期

10 王书进;浅论教育功能、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三者的关系[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发挥教育功能 服务小康工程[A];科教兴村实践与探索——山西省农村教育改革百校评析[C];1997年

2 郭成钰;赵金惠;;突出教育功能 强化内容创新——甘肃科技馆内容设计初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3 傅千吉;;藏族传统生态文化教育研究[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汉民;林海;;谈谈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发挥心理教育功能[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5 孙俊三;谢丽玲;;论西方教育功能理论的历史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刘立民;;转换管理体制,深化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功能[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兰国英;;面向学校拓展自然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探索——以浙江自然博物馆教育实践为例[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8 李培和;屠德;;试论学校体育与德育的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甘肃卷)[C];2010年

9 龚胜生;任唤麟;;论校园旅游的教育功能及其实现[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徐光荣;;辽海讲坛第七讲 名人传记的教育功能与启迪价值[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尧;拓展奥运会的教育功能[N];辽宁日报;2008年

2 姚顺忠;社会各界共建基地更好发挥教育功能[N];人民政协报;2004年

3 黄洪涛;乐安抓好“三谈一防”强化办案教育功能[N];抚州日报;2010年

4 潘守勇;发挥训练的教育功能[N];解放军报;2006年

5 ;“远程教育的作用可真大啊!”[N];杭州日报;2007年

6 曹利群;电视媒体的教育功能需强化[N];中华新闻报;2007年

7 林峰;国际象棋的教育功能[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杨建光;教育部有关领导肯定青藏铁路教育功能[N];人民铁道;2007年

9 郭柏林(作者系铜川矿务局第一中学教师);素质教育应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功能[N];铜川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陈瑾;一条走廊也能达成教育目的[N];成都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艳;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兵;论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的哲学主题[D];吉林大学;2005年

4 张惠淑;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目的需要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李海星;普遍的人权与人权的普遍[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6 王代月;黑格尔和马克思市民社会问题解决路径比较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7 陈继扬;云南大理白族本主崇拜的教育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陶红;蚕丝文化传承中教育功能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9 白红梅;文化传承与教育视野中的蒙古族那达慕[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10 谢行宽;信用与理性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海泉;事实与价值:从对立到统一[D];吉林大学;2007年

2 陈军;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探研[D];新疆大学;2008年

3 王岩;近代理性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D];燕山大学;2008年

4 段志明;法兰克福学派的“工具理性”概念评析[D];南昌大学;2007年

5 闫震普;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6 覃庆辉;鲁滨逊与桑提亚戈形象的现代性批评[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毛丹;论中国电子政务价值理性的失位及回归[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陈义新;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丁卯;论工具理性与石版画制作[D];西安美术学院;2006年

10 邹喜;对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关系的批判性反思[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35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335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3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