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工科院校贫困学生心理特点及资助工作模式探析

发布时间:2019-02-18 22:01
【摘要】:对贫困生的资助,必须改变以经济资助为主的工作模式,建立以培养贫困大学生健全人格和全面素质提升为目标的工作体系。要明确人文与经济并举的贫困生资助内涵;要建构"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助学平台;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引导;要加强工作力量的整合和队伍建设。
[Abstract]:In order to help poor students, we must change the mode of work which is dominated by economic aid and establish a working system aimed at cultivating poor college students' sound personality and improving their overall qualit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clear the connotation of financial aid for poor students, to construct a platform for helping students with equal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guidance of campus culture, and to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work forc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ms.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学生工作部;
【分类号】:G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晓军;权利与义务对等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探讨[J];人文杂志;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晓三;薛深;;高校民主评议贫困生制度评析[J];法制与社会;2007年02期

2 赵炳起;;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优化与重构[J];教育财会研究;2006年04期

3 黄敬宝;;我国大学生资助制度的评价与改进[J];晋阳学刊;2007年01期

4 党振峰;;高校贫困生认定及资助方法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颖;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巧玲;贫困女大学生发展压力与社会支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3 陶娟;我国高校助学体系的反思与重构[D];东南大学;2006年

4 王秀勇;转轨时期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李汝宾;高等学校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李东阳;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7 莫飞平;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伦理解读与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于慧;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贫困大学生管理模式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贾海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刘燕;中国大学奖学金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少荣;;建立和完善高校贫困生认定制度的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2 廖志坤;正确认识高校特困生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5期

3 岑道权;;高校贫困生认定的难点及对策探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杨华,黄艳红;对助学贷款的再认识[J];经济经纬;2001年03期

5 小林雅之;王杰;;学生资助和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续2)——对中日美3国的比较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6年02期

6 徐晓军;权利与义务对等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探讨[J];人文杂志;2004年02期

7 邬承斌;正确解读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8 许若兰;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荣章;;“感恩门”下到底谁的错?[J];涉世之初;2007年11期

2 张秀梅;;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究[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3 寸晓红;李宁;;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及干预调查[J];今日民族;2011年04期

4 叶艳晖;;贫困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及教育对策[J];大众心理学;2004年01期

5 王玉杰;;贫困大学生的自尊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年26期

6 丁建岚;;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1年16期

7 成云;;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车荣华;;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释疑及帮困管理举措[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年08期

9 杨鑫;;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9期

10 王炳南;姜华帅;;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分析及其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宏革;蒋大力;郭秀华;刘琳;;贫困大学生生活质量调查[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宋蕊辰;;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不良表现及其原因浅议[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宫龙江;;贫困大学生双重倾向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4 杨环;;关于教育导致贫困现象的形成原因的研究[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静;;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对策[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6 杜志丽;;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与方法[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许燕平;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玉杰;蒋艳菊;王五杰;;贫困大学生的抱负水平特点[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石丽霞;吴亚楠;张伟;;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及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石油石化分会成立暨第四届石油石化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卡静;戴艳;雷鸣;;贫困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复原力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辛向东 实习生 赵璀芝;我州举行“西部开发助学工程”捐赠仪式[N];大理日报(汉);2006年

2 通讯员 周建荣;略阳多渠道资助贫困大学生入学[N];汉中日报;2006年

3 师政;市政府决定每年安排百万元 切实解决贫困大学生入学难[N];陇东报;2007年

4 陈昊邋实习生 宋孟斐 通讯员 田源;我州爱心助学在行动[N];团结报;2007年

5 张义国邋靳军;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拉开序幕[N];中卫日报;2008年

6 李海峰;准旗贫困大学生学费资助日趋规范化[N];鄂尔多斯日报;2006年

7 吴细保邋本报记者 吴健良;我市开展慈善助学活动[N];抚州日报;2007年

8 记者 凌翔;青岛建立“慈善助学”新体系[N];光明日报;2006年

9 记者 陈萍芬;爱心让贫困学子插上回家的“翅膀”[N];宜春日报;2007年

10 本版编辑 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委 朱新峰 北京市平谷区 梁立均 江苏省灌云县委办公室 朱礼家 内蒙古大兴安岭垦区甘河农场 张玉枢 山东省临邑县委宣传部 陈金山 河北省武强县农行 杜勇壮 安徽省长丰县 仇多轩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委 刘勤 山东省定陶县 万鲁岱 山西省吉县西关村 文天德 北京市丰台区 刘妍 河南省内乡县委宣传部 张中立;如何看待贫困大学生上学难[N];农民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力生;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其干预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马洪玲;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3 万煜;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志钢;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社会工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车凤岚;对贫困大学生人格的调查、分析与思考[D];郑州大学;2005年

7 吴洪艳;西南两所高校贫困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王玉杰;贫困大学生的抱负水平及其与自尊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9年

9 雷生;高校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郭驰;贫困大学生心理内源影响因素与引导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26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426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e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