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与对话:哲学解释学视域下师生关系的重构
本文关键词:理解与对话:哲学解释学视域下师生关系的重构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哲学解释学视域下的师生观试图突破传统二元对立和双主体悖论的格局,在理解和对话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作为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理解和对话为重构师生关系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便于深入剖析师生关系的本质。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解释学 师生关系 理解 对话
【分类号】:G456
【正文快照】: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状态,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角色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师生关系是支撑教育活动的基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艾学;;高校师生关系的解释学解读[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年09期
2 宋洪珍;;伽达默尔解释学有关理解和情境视野中的师生关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5期
3 张洁;刘忠政;;符号互动论视角下的中学师生关系[J];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04期
4 Г.鲁札文 ,亦舟;理解问题和解释学[J];国外社会科学;1986年11期
5 李兵;解释学研究范式及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启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孟琳;;通途与陷阱——-为解释学一辩[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金直囿,杜丽燕;解释学中的真、假和似真性(节译)[J];北京社会科学;1996年04期
8 张法;作为后现代思想的解释学[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9 李镇西;阅读教学的解释学思考[J];语文建设;2002年09期
10 韩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解释学[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彩虹;;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2 张剑;张洪华;;试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师生关系[A];百川横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张颖;;用赏识托起学生飞翔的翅膀[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4 孙玉民;;“交流”——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王茜;陈会昌;;师生关系对小学一年级同伴关系影响的追踪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权江红;伍新春;;教师效能系统训练对师生关系以及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孙丽娜;;坚持“三多三少”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8 张秀梅;;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9 李利;;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之我见[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10 周箐;;论声乐教学“个别授课”中的师生关系[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华县职业高级中学 李秀萍;浅谈构建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2 龙玫;师生关系期待互信平等[N];人民日报;2007年
3 龙玫;互信平等的师生关系受期待[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初为人师的“80后”们[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5 强春兰 武都区东江中心小学教师;浅谈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N];陇南报;2009年
6 彭运钧 唐永保 陈双生;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师生关系[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7 缪祥礼;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N];云南经济日报;2003年
8 淄博电大周村分校 李庆民;浅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N];莱芜日报;2006年
9 河北省武邑县圈头中心校 李仁;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N];学知报;2010年
10 吴江;不怕“师生关系”,就怕利益纠结[N];工人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2 付德军;理解生命[D];复旦大学;2010年
3 陈海飞;论理解——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解释学重建[D];苏州大学;2004年
4 赵乐静;可选择的技术:关于技术的解释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5 周险峰;教育文本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犹家仲;《诗经》的解释学研究[D];北京大学;2000年
7 刘毅青;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孙冠臣;海德格尔的康德解释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郝永;朱熹《诗经》解释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廷凤;人文精神与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唐著斌;论农村初级中学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焦丽莉;中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雪琴;中学语文教学民主化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宁;儿童问题行为与师生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支爱玲;教学中建构合作型师生关系的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胡志红;中学外语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及其积极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贾晓红;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师生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俞慧琴;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浅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丽霞;师生关系的改善与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923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792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