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中学生文化适应及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哈尼族中学生文化适应及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哈尼族 中学生 文化适应 学校生活满意度 横断面调查
【摘要】:目的:考察哈尼族中学生文化适应特点及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从红河州3个哈尼族聚居县中,方便选取3所高中和2所初中,采用随机整群和多层取样法,抽得650名学生,获得有效问卷621份。用哈尼族中学生文化适应问卷(3个维度:主流文化认同、学校教育认同、汉语熟悉程度)和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定问卷进行测查。结果:(1)哈尼族中学生文化适应总分高于选项中值[(3.79±0.65)中值3分]。(2)不同性别、家庭住地、年级学生的文化适应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生文化适应得分高于男生[(3.85±0.61)vs.(3.74±0.68),P0.01];农村学生的学校教育认同得分高于乡镇学生[(3.89±0.75)vs.(3.64±0.69),P0.05],县城学生的汉语熟悉度得分高于乡村学生[(3.96±0.98)vs.(3.47±0.82)、(3.53±0.90),P0.05];数据点折线图显示,哈尼族中学生文化适应问卷总分及3个维度分均随年级递升呈曲折变化趋势。(3)文化适应问卷总分及其3个维度与学校生活满意度均呈正相关(r=0.52、0.44、0.51、0.29;P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学校教育认同、主流文化认同是影响哈尼族中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β=0.38、0.25)。结论:本研究提示,女性和家庭居住地在城镇的哈尼族中学生有较高的文化适应水平,同时较高的文化适应水平与较高的学校生活满意度存在相关。
【作者单位】: 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红河学院数学学院;
【关键词】: 哈尼族 中学生 文化适应 学校生活满意度 横断面调查
【基金】:红河学院博硕科研启动项目(XSS07019)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是指由不同文化的个体间相互接触和交往所引致的文化变迁与适应过程[1],涉及认知、态度、价值观、信念、习俗和行为的变化,与文化主体的生活变化、社会支持、文化距离、应对方式、认知评价方式、人格等外在和内在因素密切关联[2]。文化适应问题是学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任裕海;论跨文化适应的可能性及其内在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余伟,郑钢;跨文化心理学中的文化适应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3 陶芳标;孙莹;凤尔翠;苏普玉;朱鹏;;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定问卷的设计与信度、效度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2期
4 孙莹,陶芳标;中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与自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1期
5 李云霞;哈尼族稻作文化中的社会性别角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丽丽;刘旺;;青少年学校幸福感及其与能力自我知觉、人格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3期
2 王金霞;王吉春;;中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4期
3 程培红;口腔门诊不同年龄患儿388例就诊行为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年04期
4 陈晓毅;;城市外来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的社会意义——以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员工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郭晓君,孟文利,邓海波;适应幼儿教育理念的变化,探讨我国托幼建筑设计新思维[J];工业建筑;2005年S1期
6 马晓京;民族旅游保护性开发的新思路[J];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7 陈晓毅;城市外来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的三层面分析模式——以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员工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5期
8 李怀宇;;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基于教育人类学的认识[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9 谢雯;方东玲;李晓驷;沈怡芳;李泽爱;蔡春岚;张晓庆;田敏华;陈红星;曹静;夏海森;马曙辉;钟慧;;合肥市男女高中生上网情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10 魏会卿;;浅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特殊性[J];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敏;黄晶;;影响童车设计的因素[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戴忠信;外语言语交际能力形成过程:个体体验理论视角[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魏薇;小学阅读教学的生活体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高静美;基于认知学习的跨国公司高管团队(TMT)的内部网分层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7 李峰;企业自适应能力管理集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郭成;青少年学业自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田爱奎;支持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了;文化排斥情境中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雷有光;农民工家政人员培训与城市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戴巧云;青少年友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仁芸;中学生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的调查研究报告[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杰;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姬广凯;伯恩斯坦课程社会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林哲;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物质分类思想培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姚汝勇;以“儿童本位”理念构建群体守望的精神家园[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梁建峰;民族旅游村景园规划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杨宏艳;中学生科学概念形成和推理能力发展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海荣,石国兴;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6期
2 陶芳标,高茗,卫国,李莹莹,张金霞,苏普玉;合肥市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因素结构及其人口统计学特征[J];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6期
3 周晖,钮丽丽,邹泓;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1期
4 李文道,钮丽丽,邹泓;中学生压力生活事件、人格特点对压力应对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4期
5 周晖;儿童青少年人格的“小五”结构[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2期
6 万明钢,王亚鹏;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J];心理学报;2004年01期
7 田丽丽,刘旺;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中文版的初步测试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阳飘;;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21期
2 王富国;;中学生自卑心理障碍探究[J];学周刊;2011年14期
3 李荣菊;;中学生心理压力动因初探[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4 葛兴;王珍;;论中学生考试心理障碍的表现与应对策略[J];新课程(教研);2011年06期
5 封三河;;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6 陈江波;;中学生学业压力的研究——以邢台、石家庄两市中学生为例[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张同正;;浅谈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6期
8 王双全;;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及校内教育的几点措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1期
9 林茂超;;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南方论刊;2011年S1期
10 戴小燕;;中学生闭锁心理的分析与对策[J];中学教育;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辉;李红;;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程军;;宣泄与健康——浅谈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3 程军;;宣泄与健康——浅谈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4 龚翠萍;张捷;;包头市宏志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徐方忠;冯年琴;;听力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李国瑞;;上海市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研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赵亚男;郑日昌;潘子彦;;中学生情商问卷的编制及结果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安丽;胡卫平;;中学生科学学习策略的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冷荣兰;;中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报告[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孟秀英;;中学生386名应付挫折情况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芬;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N];北京科技报;2005年
2 商州二职中 王小亚;当代中学生心理及行为浅析[N];商洛日报;2006年
3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董毅然;腐败导致中学生心理阴影[N];北京科技报;2005年
4 陈英云 本报记者 赵琳;我市中学生“心病”越来越“重”[N];哈尔滨日报;2011年
5 高云;七成中学生认为母亲管教过度[N];中国妇女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洋;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心理健康教育[N];甘肃法制报;2009年
7 李倩;花季少年“心”有多重?[N];中国民族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梁进峗;关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N];白银日报;2007年
9 记者 刘联邋实习生 李轻舟;心理咨询助孩子解心结[N];珠海特区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白江宏 实习生 吴松祺;“心语小屋”倾吐青春苦闷 德育课上讨论爱情专题[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洋;中学生担忧的一般倾向性和内容特殊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肖汉仕;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编制及非理性信念干预[D];中南大学;2007年
3 张倩;学校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翟群;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7 甄志平;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8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晏碧华;青少年印象管理的外显与内隐加工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彬;中学生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引导[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雪梅;中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及其与人际压力、人际压力应对策略关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杨小洋;中学生提问能力发展及与其阅读理解能力关系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徐晓飞;中学生学业社会比较对学业压力应对策略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袁茜;中学生偏爱流行音乐的心理分析及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段碧花;创造性人格结构模型的建立和中学生创造性人格量表的初步编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冶;内观法对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王淑敏;中学生人际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珊明;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肖博潭;中学生网络成瘾及矫正的质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95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795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