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生成分析
本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生成分析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确立可以还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本来面目,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以新的姿态走向开放和融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那么如何生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呢?本文认为交往资质、交往实践、交往环境、交往中介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生成的前提、基础、条件和环节。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交往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间性 生成
【基金】:2008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编号:53WM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主体间性理论以其崭新的语境和独特的视域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可行的路径选择,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也开始逐步从主体间性的视角来考察问题,但总体来说研究仍很有限,研究也不够系统。通过中国期刊网检索,2000年以来,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为主题的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闫青会;试论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融合[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6期
2 张金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问题研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张耀灿;刘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涵义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汉景;赵军;;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的远航——政治学视角下的比较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白立强;;以人为本的时代意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6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7 孙显元;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转向[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8 江雁飞 ,陆广泉 ,孟庆保;浅探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保障被害人权益问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9 季学好;;论康德的善良意志[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李婷;李继武;;摒弃迷信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要前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刘效民;韦秀远;;垦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的理论研究[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上册[C];2009年
6 张劲松;;论政府治理城市转型中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楚明锟;;以正义的眼光解决公共行政的价值问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董东华;;“培优辅差”的内涵及其实现[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C];2012年
9 戴艳军;刘则渊;;论科学技术的道德评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胡象明;鲁萍;;WTO对中国政府管理的挑战及其对策[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6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红娟;日伪统治时期东北税收制度探析(1931-194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登科;非线性学习策略下基于ASP.NET教学平台的设计和开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李燕玲;关联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芳;;论主体间性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2 严从根;;主体间性教育:理论形态、践行困境和模式抉择[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3 袁文艺;;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交往关系[J];求实;2006年04期
4 王忠桥;张宏;;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超越[J];思想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5 陈金明;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建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6 李亚敏;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原则探析[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张耀灿;刘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涵义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12期
8 闫艳;;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内涵及其确立的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7年10期
9 张宏跃;;文革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三种模式的评述及未来模式预测[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叶雷;略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英杰;;主体间性原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11期
2 蒋灏;;论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间性对主体性的突破[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08期
3 孔令十;;论主体间性视阈的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4 周丽华;;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及途径分析[J];职业时空;2009年01期
5 金婧;申锋;;主体间性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J];许昌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于洪卿;;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话的思考[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刘克平;;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间性原则的运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4期
8 汪建兵;;主体间性视阈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9 王希;;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及关系发展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10 萧红梅;;构建主体间性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小玫;;别求新声于异邦 勿弃生态见记游——《徐霞客游记》的“主体间性”生态哲学思考初探[A];徐霞客研究(第19辑)[C];2009年
2 倪睿;李养龙;;从主体间性谈《沉没之鱼》之译写[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朱金陵;朱华山;冯用军;;基于主体间性视角的大学生评价中的心理学转向策略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刘将;周宁;;当代心理学的主体间性转向[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鹏周;;树、山、水:布依民族主体间性审美特质[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琳;;主体间性视角中的翻译主体[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冯炜;;主体间性: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传播学的影响[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9 许平;;从禅的图形到东方文化中的主体间性[A];“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翟鹏玉;;左右江流域“那”文化生态审美资本的历史运演及其对广西和谐社会建构的作用[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时;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N];光明日报;2005年
2 武汉大学哲学系 朱传h
本文编号:849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849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