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长沙市高校新生健康素养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8 13:25
背景: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对健康含义做了科学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不仅仅是生物因素,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及心理因素也是影响个体和人群健康的关键因素。随着环境的恶化和老龄化问题的出现,大众的健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理论的出现为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和策略。健康和教育是人类资本的两大基石,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健康教育是通过多种手段,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使人们掌握健康知识,养成有益于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教育已是卫生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医院内还是面向社区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康复、生存质量乃至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健康素养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健康教育是手段,那么健康素养就是健康教育的目标。公民健康素养的高低关系整个社会公民健康和社会卫生系统的状况。2004年美国医学研究院发表了关于健康素养的...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假设
2.4 问卷设计
2.5 抽样设计
2.5.1 抽样原则
2.5.2 总样本量
2.5.3 抽样设计步骤
2.6 问卷调查和质量控制
2.6.1 问卷调查的方法
2.6.2 问卷调查的质量控制
2.6.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2.6.4 数据录入
2.6.5 统计分析
第三章 调查结果
3.1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3.2 高校新生社会人口特征及健康状况
3.3 男女知晓率统计结果比较
3.4 艾滋病传播途径
3.4.1 不同类别高校的新生对艾滋病毒传播认识有差异
3.4.2 来自乡镇的高校新生对艾滋病毒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最低
3.4.3 父母文化程度对高校新生了解艾滋病毒传播的影响
3.4.4 父母职业对高校新生了解艾滋病毒传播的影响
3.5 获取健康素养相关信息途径
3.5.1 大众传播媒介
3.5.2 人际传播媒介
3.6 健康素养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研究假设验证与分析
4.1 假设一:不同性别高校新生群体之间,健康素养水平有差异
4.2 假设二:不同高校类别的高校新生群体之间,健康素养水平有差别
4.3 假设三:不同高考生源所在地的高校新生群体之间,健康素养水平有差异
4.4 假设四:不同户口类型的高校新生群体之间,健康素养水平有差异
4.5 假设五:父母的受教育文化程度和职业不同的高校新生群体之间,健康素养水平是否有差异
4.5.1 父母文化程度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
4.5.2 父母职业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不同社会性别之间健康素养水平的差异
5.1.2 高校类别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
5.1.3 高考生源地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
5.1.4 户口类型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
5.1.5 父母受文化程度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
5.1.6 父母职业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
5.2 建议
5.2.1 学校健康教育
5.2.2 对大学生健康素养进行调查和干预
5.2.3 对全社会不同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5.2.4 积极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附录2 长沙市高校一览表
附录3 2008年长沙市高校新生健康素养调查问卷
附录4 性别卡方检验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珠海市学生健康素养调查分析[J]. 黄丽雯,张雪宝,邹宇华,龚思红,盛德海. 中国健康教育. 2008(05)
[2]健康素养研究进展与展望[J]. 肖瓅,陶茂萱. 中国健康教育. 2008(05)
[3]Delphi法在筛选中国公众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中的应用研究[J]. 肖瓅,程玉兰,马昱,陈国永,胡俊峰,李英华,杨宠,陶茂萱. 中国健康教育. 2008(02)
[4]中、日、美三国学生健康教育的对比与分析[J]. 张辉. 教育与职业. 2008(02)
[5]我国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展望[J]. 姜莹,丁辉. 实用预防医学. 2007(06)
[6]他山之石——美国健康教育理念剖析[J]. 王步.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7]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探讨[J]. 吴俊安.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10)
[8]制约健康教育发展的因素与对策[J]. 金丽梅,黄丽萍,吕水兰,易玲. 护理学杂志. 2007(18)
[9]美国的综合性学校健康教育[J]. 张蕾,刘海燕. 基础教育参考. 2007(07)
[10]中小学校健康教育研究(2):学生健康知信行相关影响因素[J]. 余小鸣,张芯,朱广荣,石晓燕,杨土保,王书梅,柴海鹰,周绍英,张兵,王嘉. 中国学校卫生. 2007(02)
硕士论文
[1]住院冠心病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效果评价[D]. 肖美莲.中南大学 2007
[2]美国学校健康教育[D]. 杜英.首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24251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假设
2.4 问卷设计
2.5 抽样设计
2.5.1 抽样原则
2.5.2 总样本量
2.5.3 抽样设计步骤
2.6 问卷调查和质量控制
2.6.1 问卷调查的方法
2.6.2 问卷调查的质量控制
2.6.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2.6.4 数据录入
2.6.5 统计分析
第三章 调查结果
3.1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3.2 高校新生社会人口特征及健康状况
3.3 男女知晓率统计结果比较
3.4 艾滋病传播途径
3.4.1 不同类别高校的新生对艾滋病毒传播认识有差异
3.4.2 来自乡镇的高校新生对艾滋病毒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最低
3.4.3 父母文化程度对高校新生了解艾滋病毒传播的影响
3.4.4 父母职业对高校新生了解艾滋病毒传播的影响
3.5 获取健康素养相关信息途径
3.5.1 大众传播媒介
3.5.2 人际传播媒介
3.6 健康素养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研究假设验证与分析
4.1 假设一:不同性别高校新生群体之间,健康素养水平有差异
4.2 假设二:不同高校类别的高校新生群体之间,健康素养水平有差别
4.3 假设三:不同高考生源所在地的高校新生群体之间,健康素养水平有差异
4.4 假设四:不同户口类型的高校新生群体之间,健康素养水平有差异
4.5 假设五:父母的受教育文化程度和职业不同的高校新生群体之间,健康素养水平是否有差异
4.5.1 父母文化程度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
4.5.2 父母职业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不同社会性别之间健康素养水平的差异
5.1.2 高校类别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
5.1.3 高考生源地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
5.1.4 户口类型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
5.1.5 父母受文化程度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
5.1.6 父母职业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
5.2 建议
5.2.1 学校健康教育
5.2.2 对大学生健康素养进行调查和干预
5.2.3 对全社会不同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5.2.4 积极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附录2 长沙市高校一览表
附录3 2008年长沙市高校新生健康素养调查问卷
附录4 性别卡方检验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珠海市学生健康素养调查分析[J]. 黄丽雯,张雪宝,邹宇华,龚思红,盛德海. 中国健康教育. 2008(05)
[2]健康素养研究进展与展望[J]. 肖瓅,陶茂萱. 中国健康教育. 2008(05)
[3]Delphi法在筛选中国公众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中的应用研究[J]. 肖瓅,程玉兰,马昱,陈国永,胡俊峰,李英华,杨宠,陶茂萱. 中国健康教育. 2008(02)
[4]中、日、美三国学生健康教育的对比与分析[J]. 张辉. 教育与职业. 2008(02)
[5]我国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展望[J]. 姜莹,丁辉. 实用预防医学. 2007(06)
[6]他山之石——美国健康教育理念剖析[J]. 王步.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7]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探讨[J]. 吴俊安.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10)
[8]制约健康教育发展的因素与对策[J]. 金丽梅,黄丽萍,吕水兰,易玲. 护理学杂志. 2007(18)
[9]美国的综合性学校健康教育[J]. 张蕾,刘海燕. 基础教育参考. 2007(07)
[10]中小学校健康教育研究(2):学生健康知信行相关影响因素[J]. 余小鸣,张芯,朱广荣,石晓燕,杨土保,王书梅,柴海鹰,周绍英,张兵,王嘉. 中国学校卫生. 2007(02)
硕士论文
[1]住院冠心病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效果评价[D]. 肖美莲.中南大学 2007
[2]美国学校健康教育[D]. 杜英.首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24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424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