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5 09:45
全球化浪潮席卷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职业活动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沟通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处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他们思维敏捷,乐于接受新事物,但同时也面临稳定与变化,保留与更新,本土与全球,开放与封闭的诸多矛盾,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受到严峻的挑战。近几年,大学出现因沟通障碍引发的众多校园问题,显示当代高校学生的沟通能力不容乐观,使得对大学生沟通能力的研究具有时代的必要性。然而对大学生沟通能力的研究却没有引起学术界应有的关注,只有几篇论文散见于期刊上,且多是理论上的剖析,实证研究少之又少,这使得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从社会心理学、心理学、传播学、沟通学等多门学科的领域,对沟通与人际沟通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廓清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结构和维度,并借鉴相关沟通学研究者的调查问卷,编制了《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问卷》;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使用SPSS 11.5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非言语沟通和沟通动机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的性别差异,与女大学生相比,男大学生非语言沟通能力稍...
【文章来源】: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沟通研究现状
1.2.1.1 沟通涵义
1.2.1.2 沟通类型
1.2.1.3 人际沟通理论
1.2.1.4 人际沟通能力
1.2.1.5 人际沟通能力结构
1.2.2 国内大学生沟通能力相关研究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调查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3 问卷设计
2.3.1 调查维度
2.3.2 问卷编制
2.3.3 调查预试
2.3.4 信度考察
2.3.5 效度考察
2.4 正式调查
2.4.1 被试分布
2.4.2 调查程序
2.4.3 调查结果
2.4.3.1 性别差异
2.4.3.2 地域差异
2.4.3.3 文理科差异
2.4.3.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
2.4.3.5 年级差异
2.5 讨论
2.5.1 非语言沟通与沟通动机存在显著性性别差异
2.5.2 沟通焦虑存在显著性地区差异
2.5.3 人际沟通能力不存在显著性文理科差异
2.5.4 沟通动机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2.5.5 人际沟通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年级差异
第三章 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基本策略
3.1 改革学校教育模式,健全系统沟通教育机制
3.1.1 沟通教育应纳入到大学生素质培养课程体系
3.1.2 沟通教育应纳入到教师、教辅人员培训体系
3.2 搭建体验式沟通平台,拓展大学生沟通途径
3.2.1 建立团体心理辅导,改善不同群体沟通状况
3.2.2 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建设与管理学生社团
3.3 加大沟通教育力度,着力培养学生沟通主体意识
3.3.1 主动沟通意识
3.3.2 角色换位沟通意识
3.3.3 双赢沟通意识
3.3.4 45度角弹性沟通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体验式培训:教师培训的新视角[J]. 吴卫东. 教育发展研究. 2008(Z4)
[2]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教育探索[J]. 张尔升.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01)
[3]浅析体验式培训[J]. 焦燕. 大众科技. 2005(12)
[4]走向对话的教育评价[J]. 叶信治.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05)
[5]人际沟通视角下的亲师关系[J]. 秦向荣.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04)
[6]大学生人际交往小组辅导的理论与实践[J]. 郑安云,高新锁,令狐培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7]社会技能构成因素及其意义[J]. 秦启文,黄希庭. 心理学探新. 2001(01)
[8]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实验研究[J]. 樊富珉,王冰.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999(02)
硕士论文
[1]校长—教师有效沟通研究[D]. 孙海红.南京师范大学 2007
[2]企业内部人际沟通的现状调查及其改善策略的理性探索[D]. 黄萍.西南大学 2007
[3]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的有效性问题研究[D]. 卓成霞.苏州大学 2005
[4]客户公众关系的沟通研究[D]. 陆林.西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57144
【文章来源】: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沟通研究现状
1.2.1.1 沟通涵义
1.2.1.2 沟通类型
1.2.1.3 人际沟通理论
1.2.1.4 人际沟通能力
1.2.1.5 人际沟通能力结构
1.2.2 国内大学生沟通能力相关研究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调查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3 问卷设计
2.3.1 调查维度
2.3.2 问卷编制
2.3.3 调查预试
2.3.4 信度考察
2.3.5 效度考察
2.4 正式调查
2.4.1 被试分布
2.4.2 调查程序
2.4.3 调查结果
2.4.3.1 性别差异
2.4.3.2 地域差异
2.4.3.3 文理科差异
2.4.3.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
2.4.3.5 年级差异
2.5 讨论
2.5.1 非语言沟通与沟通动机存在显著性性别差异
2.5.2 沟通焦虑存在显著性地区差异
2.5.3 人际沟通能力不存在显著性文理科差异
2.5.4 沟通动机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2.5.5 人际沟通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年级差异
第三章 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基本策略
3.1 改革学校教育模式,健全系统沟通教育机制
3.1.1 沟通教育应纳入到大学生素质培养课程体系
3.1.2 沟通教育应纳入到教师、教辅人员培训体系
3.2 搭建体验式沟通平台,拓展大学生沟通途径
3.2.1 建立团体心理辅导,改善不同群体沟通状况
3.2.2 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建设与管理学生社团
3.3 加大沟通教育力度,着力培养学生沟通主体意识
3.3.1 主动沟通意识
3.3.2 角色换位沟通意识
3.3.3 双赢沟通意识
3.3.4 45度角弹性沟通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体验式培训:教师培训的新视角[J]. 吴卫东. 教育发展研究. 2008(Z4)
[2]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教育探索[J]. 张尔升.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01)
[3]浅析体验式培训[J]. 焦燕. 大众科技. 2005(12)
[4]走向对话的教育评价[J]. 叶信治.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05)
[5]人际沟通视角下的亲师关系[J]. 秦向荣.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04)
[6]大学生人际交往小组辅导的理论与实践[J]. 郑安云,高新锁,令狐培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7]社会技能构成因素及其意义[J]. 秦启文,黄希庭. 心理学探新. 2001(01)
[8]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实验研究[J]. 樊富珉,王冰.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999(02)
硕士论文
[1]校长—教师有效沟通研究[D]. 孙海红.南京师范大学 2007
[2]企业内部人际沟通的现状调查及其改善策略的理性探索[D]. 黄萍.西南大学 2007
[3]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的有效性问题研究[D]. 卓成霞.苏州大学 2005
[4]客户公众关系的沟通研究[D]. 陆林.西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57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457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