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后溪土家族民居中传统科技思想的教育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3 07:34

  本文关键词:后溪土家族民居中传统科技思想的教育价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吊脚楼 民族传统科技 文化传承 教育价值


【摘要】: 每一种文化都是人类和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后溪土家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土家族产生于部族迁徙的背景,在逐步发展过程中,直接面对着自身民族文化的创造与异质文化的碰撞、转化与融合。除了表现在生活习惯、语言、服饰等方面之外,还表现在实质空间——村寨及住居型制的营造上。土家族民居以吊脚楼为主要居住形式,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反映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以往对民居的研究侧重于建筑学、美学、生态学等方面,较少透过土家族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民居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来研究,使研究陷入静态的描述与分析之中,很难了解传统民居风格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也很难弄清民居发展的脉络,揭示它的发展规律。田野调查的研究受限于调查对象的庞杂,无法建立完整的资料,很难上升到理论分析的高度。 为此,本研究选取民族传统文化保存较为完好的后溪村寨作为调查区域。通过住居式田野考察,以解构土家族民居为出发点,致力于对民居背后的文化现象,包涵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构成的取向、行为习俗和道德规范的取向、审美观和审美行为取向等的研究。从具体形式(选址、选材、建造流程等方面)对民居中蕴涵的传统科技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传统科技思想是如何沉淀在人们心灵深处并对人们日常活动和思想意识产生影响的,找到传统科技与现代科技的契合点和适合本民族发展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中关于民族传统科技的有关内容,拓展民居的研究领域,以期对前人研究有所突破。 通过对土家民居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1.土家民居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传统科技。2.土家地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教育模式。3.民族传统科技在本质上是一种理性文化,缘于理性,人们借助于各种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获得了关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真理性科技知识。4.实践理性是教育产生的根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使教育同整个民族的文化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5.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内涵和价值追求,文化使得教育呈现多种形态和不同的教育途径,教育的发生是多元途径的。6.传统科技思想的传承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发生的,其价值为教育生存的多种可能性以及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证明。 这一研究结果让我们更为全面的认识土家民居,它拓展了新的教育资源、呈现了不同于学校教育的教育模式,对于深刻认识文化的多元性与教育的多样化形态等方面有着启示作用。
【关键词】:吊脚楼 民族传统科技 文化传承 教育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759.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导论7-12
  • (一) 研究背景7-8
  • (二) 文献综述8-9
  • (三) 概念界定9-10
  • (四) 研究方法10-12
  • 一、后溪土家族文化生态系统概述12-17
  • (一) 后溪土家族的自然环境12-13
  • (二) 后溪土家族的社会环境13-14
  • (三) 后溪土家人的精神环境14-17
  • 二、实地考察:后溪土家族民居蕴涵的传统科技17-32
  • (一) 土家民居的起源、类型17-20
  • (二) 土家民居的建造流程20-23
  • (三) 土家民居中蕴涵的传统科技23-29
  • (四) 土家民居赋予现代建筑的启示29-32
  • 三、土家族传统科技思想的传承方式32-38
  • (一) 家庭教育32-33
  • (二) 师徒传承33-34
  • (三) 习俗的延续与族群经验的传承34-36
  • (四) 仪式活动实践记忆传承36-38
  • 四、土家族传统科技思想的教育价值分析38-44
  • (一) 民族认同教育39-40
  • (二) 认知和道德教育:知识的内化与技艺的掌握40-41
  • (三) 传承民族文化,促进个体社会化教育41-42
  • (四) 作为一种独特的地方课程资源的价值分析42-44
  • 五、讨论与反思44-46
  • (一) 对学校教育的重新审视44
  • (二) 地方性知识──多元文化教育的潜在需求44-46
  • 结束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附录50-52
  • 后记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万生 ,李辉祥;醉在吊脚楼[J];民族论坛;2003年11期

2 彭涯;;走边城[J];中学生阅读(高考版);2008年03期

3 金陵;;从吊脚楼看沈从文的民族悲悯情怀[J];南方论刊;2008年07期

4 丁荣华;;亲亲吊脚楼[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年11期

5 游来游去;;吊脚楼群彭家寨[J];百姓;2009年03期

6 骆醒妹;;浅谈湘西苗族吊脚楼审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7 江向东;;恩施土家族传统民居研究[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张爱武;;土家族吊脚楼研究综述[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张爱武;;土家族吊脚楼研究综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毛宣国;朱华松;;歌舞 织锦 吊脚楼[J];世纪行;199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播青;;土家吊脚楼[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2 王炎松;袁铮;;鄂西宣恩县土家族吊脚楼民居特征及其保护研究[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论文汇编[C];2008年

3 董珞;;有形、无形皆为宝——谈抢救武陵土家濒危珍稀文化[A];中国民族学会第七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韩旭梅;;湖南特色民居研究比较[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欧丽霞;;中国民族建筑的保护和创新[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陆琦;;川东巫溪宁厂古镇[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7 潘澍;;现代建筑要关注建筑文化的研究[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晓昕;单德启;;鄂西少数民族标志性建筑的移植与再生——恩施清江风情园规划设计简介[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论文汇编[C];2008年

9 康锘锡;;马祖民居[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10 付衍冰;;黔东南地区苗民族心理色彩分析[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之华;民族建筑的文脉在摩登中渐行渐弱[N];建筑时报;2005年

2 邰磊;施洞:无法复制的美丽[N];贵州民族报;2009年

3 记者 陶小爱邋熊宇;休闲农业农博会上光彩夺目[N];湖南日报;2007年

4 李炎雄 宋伟;王家坪镇全力保护吊脚楼群[N];张家界日报;2011年

5 记者 柏健、通讯员 袁平;五峰昨首发《吊脚楼文学丛书》[N];湖北日报;2006年

6 傅行锐 左年生 朱新法;宅基两万平米 未占一分耕地[N];新华日报;2006年

7 丁卫国邋滕俊;肇兴——侗乡第一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8 冉启洪;新时期土家民居的变迁[N];铜仁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舒小波 王官伦;堰塞湖畔,高高崛起吊脚楼[N];绵阳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河畔吊脚楼应拆除 盲流村应进行清理[N];汕头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谭志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李哲;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木构民居现代适应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正勇;后溪土家族民居中传统科技思想的教育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饶卓颖;土家吊脚楼及民族旅游场景下的象征意义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罗仙佳;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美学特征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罗晓光;凤凰古城河岸吊脚楼建筑特色及再生设计初探[D];江南大学;2009年

5 聂亚荔;湖北硒都彭家寨古建筑艺术探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6 孙兴芳;湖北地区传统建筑节能的思想及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孙威;章渡古镇建筑空间形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余廷墨;基于文化观的山地城市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刘巧梅;城步苗族自治县桃林村民居改造与地域文化的保护[D];湖南大学;2010年

10 张芸芸;湘西传统民居建筑符号及其现代演绎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23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023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9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