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家训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初探
发布时间:2017-10-16 20:04
本文关键词:我国古代家训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初探
【摘要】: 家训是中华文明中体现古人家庭教育思想的一种特有的重要形式,是研究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较为系统和完备的重要文献材料。本研究以古代家训文献为切入点来研究家庭教育。通过收集整理古代家训文本,提取其中有用的教育思想,以古鉴今,希望重塑现代家庭的道德教育功能。 本研究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横向上对多个家训文本作定量分析,统计古代家训的篇数、作者身份、覆盖地域、生活朝代等;纵向上按历史走向,分朝代展现家训的演变发展历程。 本研究第一部分通过对家训篇章的整理和统计,描述整个古代家训的发展历程,分析家训的教导对象、创作群体等特点,试图把握古代家训的整体概况,重在“述”;第二部分解读古代家训中的教育思想,包括家训中的教育方法理论、人生哲学教育观、女子教育观等各方面内容,重在“析”;第三部分则将视线转移到现代,试图将古代的道德教育观运用于现代家庭教育,重新塑造现代家庭的道德教育功能,重在“论”。 本研究虽作史的研究但并不仅限于研究历史本身,而是希望将历史经验应用于当下。提取古代家教精粹,试图全面展现古代家庭教育思想的特点,抽取出中国家训中有用的思想,试图论证这些传统家教思想在现代仍具有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最终着眼于研究当前家庭教育的功能,由此考虑重新提升家庭对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利用家庭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重塑现代家庭道德教育功能,古为今用。
【关键词】:古代 家训 家庭教育 教育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78;B823.1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导论10-17
- 一、概念界定10-11
- 二、古代家训的研究意义11-13
- 三、家训研究现状和成果13-15
- 四、研究方法和对象15-17
- 第一章 我国古代家训概览17-32
- 一、古代家训的产生与发展17-22
- (一) 家训的起源17-18
- (二) 家训的发展历程18-22
- 二、我国古代家训概况22-28
- (一) 古代家训的主要功能22-23
- (二) 古代家训的教导对象23-24
- (三) 古代家训的创作群24-27
- (四) 古代家训的撰写形式27-28
- 三、家训的影响和作用28-32
- (一) 家训在政治方面的作用—官方思想的通俗化28-29
- (二) 家训在文化方面的功能—传统文化的普及化29
- (三) 家训在社会方面的影响—家族形态的凝结化和伦理化处世哲学的形成29-30
- (四) 家训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家训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手段30-32
- 第二章 从家训内容看古代的家庭教育32-50
- 一、家训思想溯源32-35
- (一) 家训思想的社会基础32
- (二) 家训思想的心理基础32-33
- (三) 家训的核心理念是儒家思想33-35
- 二、古代家训中的教育方法论35-38
- (一) 终身一贯的家庭教育35-36
- (二) 环境熏陶论36-37
- (三) 身教示范法37
- (四) 道理阐述37-38
- 三、家训中的人生哲学教育观38-48
- (一) 立志为首38-40
- (二) 修身养德40-44
- (三) 经世应务44-45
- (四) 齐家之道45-46
- (五) 治学态度46-48
- 四、古代家庭教育思想中的消极方面48-50
- (一) 家训中的封建家长制思想48
- (二) 家训中的男尊女卑思想48-50
- 第三章 古代家训对于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50-58
- 一、古代家庭教育与现代家庭教育的比较50-52
- (一) 从家庭教育内容看50
- (二) 从家庭教育目标看50-51
- (三) 从家庭教育形式看51
- (四) 从家庭教育环境看51-52
- 二、现代家庭教育功能在形式上的缺失52-54
- (一) 道德教育的缺失52
- (二) 立志教育的缺失52-53
- (三) 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缺失53
- (四) 自主能力培养的缺失53-54
- 三、重塑家庭的道德教育功能54-58
- (一) 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54-56
- (二) 现代家庭教育的德育功能构建56-58
- 附录58-71
- 参考文献71-73
- 后记7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妹;中国传统家训中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佳佳;明清女子教育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静;先秦两汉家训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4 魏雪玲;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44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044612.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