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及其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0 18:23

  本文关键词: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及其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院校 德育 特殊性 原则 方法


【摘要】: 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需要而创办的。旨在通过发展民族高等教育,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大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以推动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民族院校在我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非民族院校无法代替的。 民族院校如何才能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大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呢?这就牵涉到我们的民族院校德育工作和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育的问题。由于民族院校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这就决定了民族院校的德育工作与非民族院校相比,具有其特殊性。本文主要是通过挖掘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以期找到适合于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 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很多,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民族院校德育对象的特殊性,二是民族院校德育目标的特殊性,三是民族院校的德育内容的特殊性,四是民族院校德育环境的特殊性。针对这些特殊性,本文对民族院校工作方法进行初步的研究。认为,民族院校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德育工作方法,都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实事求是的原则,二是平等待人的原则,三是继承与创新的原则。在遵循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来探讨适合于新时期民族院校德育的具体方法,本文提出有关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具体方法有:一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方法,二是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方法,三是分层教育与综合教育的方法,四是利用网络等科技手段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民族院校 德育 特殊性 原则 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75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导论8-14
  • 1.1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8-10
  • 1.2 本选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0
  • 1.3 本选题的重大意义10-14
  • 1.3.1 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10-11
  • 1.3.2 有利于培养合格的民族人才11-12
  • 1.3.3 有利于加强民族之间的了解与融合12
  • 1.3.4 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国际竞争力12
  • 1.3.5 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12-14
  • 第二章、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14-20
  • 2.1 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成绩14-16
  • 2.1.1 对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视14
  • 2.1.2 德育工作机制比较完善14-15
  • 2.1.3 民族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15-16
  • 2.2 民族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16-18
  • 2.2.1 民族院校德育成效不显著16
  • 2.2.2 民族院校部分德育工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16-17
  • 2.2.3 民族院校德育课程设置不尽合理17-18
  • 2.3 民族院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原因18-20
  • 2.3.1 政策贯彻执行不力18
  • 2.3.2 高校扩招后办学条件不足18
  • 2.3.3 德育工作方法比较简单18-19
  • 2.3.4 市场经济给民族院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19
  • 2.3.5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民族院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19-20
  • 第三章、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20-31
  • 3.1 民族院校德育对象的特殊性20-22
  • 3.1.1 民族院校德育对象主要来源不同20
  • 3.1.2 民族院校学生经济状况较差20
  • 3.1.3 民族院校学生的生活习性差异很大20-21
  • 3.1.4 民族院校学生的宗教信仰色彩比较浓厚21
  • 3.1.5 民族院校学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21-22
  • 3.2 民族院校德育目标的特殊性22-23
  • 3.3 民族院校德育内容的特殊性23-29
  • 3.3.1 加强社会主义民族法制教育23-25
  • 3.3.2 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和宗教观教育25-27
  • 3.3.3 加强的形势与政策教育27-28
  • 3.3.4 加强民族特色课程设置28-29
  • 3.4 民族院校德育环境的特殊性29-31
  • 3.4.1 校园学习环境29
  • 3.4.2 校园文化环境29-30
  • 3.4.3 校园物质环境30-31
  • 第四章、民族院校德育工作方法研究31-45
  • 4.1 民族院校德育方法的主要原则31-34
  • 4.1.1 实事求是的原则31-32
  • 4.1.2 平等待人的原则32-33
  • 4.1.3 继承与创新的原则33-34
  • 4.2 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具体方法34-45
  • 4.2.1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方法34-37
  • 4.2.2 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方法37-39
  • 4.2.3 分层教育与综合教育的方法39-42
  • 4.2.4 利用网络等科技手段的教育方法42-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9
  • 后记49-50
  • 攻读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50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项目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丽珍;创新发展:民族院校的选择[J];学术探索;2000年03期

2 郎青;民族院校开展远程教育的对策[J];民族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3 王健;我国民族院校发展状况及对策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10期

4 马志强;民族院校招生制度改革初探[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5 邓光瑜,,陈建党,陈世华;计算机在民族院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民族教育研究;1994年03期

6 李继兵;市场经济中的民族院校德育[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7 张昆,李天德,崔百宁;民族院校电磁学实验教学之浅见[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8 覃春芳;跨世纪民族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9 马麒麟;在邓小平教育理论指引下探索民族院校教学改革的新路子[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1999年03期

10 图道多吉;进一步办好民族院校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智力支持──写在江泽民总书记为全国民族院校题词发表之际[J];中国民族;200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建刚;隋惠权;王振;覃丽坤;高凌霞;;民族院校土木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十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琼英;;论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对策[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3 李芳青;;应用价值工程与提高民族院校的功能价值[A];中国价值工程辉煌成就20年(1978—1998)[C];1998年

4 康龙丽;;民族院校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A];高等院校遗传学教学改革探索[C];2010年

5 王维波;;网络环境下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实验研究操作方案[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黄海芳;;论网络条件下学校的德育工作[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7 张志强;温卫国;;德育工作滞后性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8 舒新;;信息化时代德育工作之创新[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9 彭成强;;新时期职校德育工作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10 钟永瑜;;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万能;坚持科学发展观 努力办好民族院校[N];贵州日报;2009年

2 ;中国第一所民族院校[N];人民日报;2000年

3 闵伟轩;筚路蓝缕写华章 继往开来铸辉煌[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中央民族大学科研处处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余梓东;民族院校科研工作:着眼国计为民生[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陈立鹏;准确定位:民族院校发展的前提[N];光明日报;2009年

6 夏静;民族院校负责人研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之路[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闵信;国家发改委将安排资金 支持民族院校建设[N];中国民族报;2010年

8 周仕兴;全国民族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会议在邕召开[N];广西日报;2008年

9 俸兰;委属民族院校在改革创新中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4年

10 杨胜才;发挥特色:民族院校立校创业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遂周;我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邱世兵;中国民族院校转型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包永全;“三重认同”为核心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张俊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院校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郑白玲;特与不特[D];西南大学;2008年

6 吕佩臣;民族院校办学特色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蔡琼;中国民族院校发展中的文化转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刘雪莲;民族院校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问题研究与理论探讨[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陈中建;高校德育系统工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劲松;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及其方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2 蔡方华;中学德育队伍建设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静;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德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熠;独立学院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对策[D];江苏大学;2009年

5 张廷义;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欣;当前我国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大珍;论增强高职院校德育的激励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果;高校感恩教育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艾尔肯·努拉合曼;论哈萨克民族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作用及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邱海锋;论大学生德育生活化范式的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187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1187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a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