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的视角 出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等收入陷阱 人力资本 劳动生产率 农业现代化 劳动力转移 城乡收入差距 三教统筹
【摘要】:中国正处于从中低收入走向中高收入的转型期,是欠发达经济体成为较发达或发达经济体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社会经济结构都将发生巨大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处理得好,则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处理得不好,则可能掉进"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要想成功实现经济转型、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动力也在农村。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这是治国安邦的根本;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城镇化质量,才能解决高素质产业技术工人短缺问题,这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才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这是社会稳定与公平的保证;而这一切的核心都落在农村劳动力素质上。投资农村人力资本、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首要任务。根据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发展农村教育关键在于做好"三教统筹",推进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Abstract]:China is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middle and low income to middle and high income, which is the key stage for the less developed economies to become more developed or developed economies. In this stag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will undergo great changes.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coexist, deal with well, then realize industrialization, modernization, enter the ranks of developed country; If it is not handled properly, it may fall into the "middle-income trap." if China wants to successfully achiev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ensure sustained and stable economic growth, the emphasis will be on the rural areas, and the difficulty lies in the rural areas. The motive force is also in the countryside. Only by promot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improving labor productivity can the problem of food security be solved. Only by promoting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can the shortage of skilled workers in high quality industries be solved, which is the basis for upgrad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nly by raising farmers' income and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can we solve the problem of unfair income distribution, which is the guarantee of social stability and fairness. The core of all this lies in the quality of rural labor force. Investing in rural human capital, developing rural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labor productivity.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key to developing rural education lies in doing the "three education as a whole"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dult vocational education. We should speed up the innovation of rural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expand the supply of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 resource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G725;F320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GDP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不过,从人均GDP来看,中国刚刚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如何实现从中低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及高收入国家的转变,将是“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本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振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与中国农业发展——1985—2005年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率的实证与比较[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3期
2 于伟;张力跃;李伯玲;;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4期
3 邬志辉;马青;;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道路选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陈斌开;张鹏飞;杨汝岱;;政府教育投入、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管理世界;2010年01期
5 雷万鹏;;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影响因素与政策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万广华;解释中国农村区域间的收入不平等:一种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方法[J];经济研究;2004年08期
7 乔榛;焦方义;李楠;;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对1978—2004年中国农业增长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7期
8 郭剑雄;李志俊;;劳动力选择性转移条件下的农业发展机制[J];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9 周亚虹;许玲丽;夏正青;;从农村职业教育看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的贡献——基于苏北农村家庭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0年08期
10 林毅夫,蔡日方,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199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秀华;中国二元教育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旭中;;劳动力价值理论与中国劳动收入分配公正:一个多层视角的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伍旭中;;对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汤汇;;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转移策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4期
4 张磊;;加强和创新农民培训工作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1期
5 李云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6 张士胜;郑玉艳;洪登华;陶学明;;浅议乡村传统园艺产品的保护和传承[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9期
7 杨积勇;安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差异分析与政策建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运迪;;论当代中国农民教育的“双重”动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方政;刘鹏凌;邹能锋;;试析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和实现途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印银银;刘传华;;新时期安徽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一鸣;罗必良;;中国农地产权管制放松的制度效应:假说及其验证[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时红秀;张亦工;;合作定价权:农民如何提高对土地的产权实施能力[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4 褚宏启;;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重构与制度创新——中国教育二元结构及其破解[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刘素春;;省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运行与反思[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6 魏旭;余川维;;浅析《劳动合同法》的人力资本激励效应[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相丽辉;;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中发展农村教育的思考[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8 李斌;;辽宁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与对策选择[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9 袁平;;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键发生节点与制度因素[A];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黄明华;杨郑鑫;张yN然;;服务于县域的县城中小学适宜性规划初探——以陕西韩城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刘文菁;农村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盖丽丽;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宋美丽;我国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唐胜军;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夏咏;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尹世久;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的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向佳玲;武汉市农民蔬菜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4 张侃;不同类型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强;农村金融新政下湖北省小额信贷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钱静芳;江西省农民收入增长因素分析及改善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付虎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与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林勇刚;农户农地经营规模效率及其家庭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胡柳;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及其绩效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实;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失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赵洪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率演进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12期
5 侯风云;张凤兵;;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及外溢与城乡差距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8期
6 刘昕;对转轨时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秩序建设问题的思考[J];财贸经济;2004年01期
7 许经勇,曾芬钰;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分割[J];当代财经;2000年08期
8 雷明全,胡武贤;我国教育市场失灵的表现、原因及政策选择[J];当代财经;2004年05期
9 邬志辉;中国百年教育现代化演进的线索与命题[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聂盛;我国经济转型期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从所有制分割到行业分割[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利萍;教育与劳动力流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郝丽霞;农村人力资本非农化补偿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薇;;陕西城乡收入差距的人力资本分析[J];新西部;2010年09期
2 王明华;张健;;人力资本投资、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J];生产力研究;2010年08期
3 郭剑雄;人力资本、生育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4 郭剑雄;吴佩;;内生增长要素与城乡收入差距[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侯风云;张凤兵;;山东省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实证分析[J];山东经济;2010年02期
6 朱晓斌;;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7 张式恩;;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的发展关系——基于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实证分析[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谷亚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关键是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唐茂华;对我国“两栖”劳动力转移模式的理论解释[J];调研世界;2005年10期
10 刘敏楼;;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J];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超;李芳;;论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本投资[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徐庚;;人力资本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3 邹薇;李淑峗;;人力资本结构与长期经济增长:一个新的分析思路[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陶永红;苗红萍;王红梅;;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判断与分析[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5 那木斯来;;深化农技推广体系 促进现代化大农业[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6 曾庆芳;史兰英;杨艳增;;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7 冀献民;;发展小城镇,促进农业现代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王人潮;史舟;黄敬峰;;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9 杜翰波;;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A];时代·创新·先锋队——黑龙江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1年
10 朱明;;中国农业工程发展展望[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N];周口日报;2008年
2 雷武科 张秀生;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N];光明日报;2006年
3 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 王志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N];中国人口报;2008年
4 李欣 杨秀敏;种业信息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N];湖北科技报;2003年
5 ;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N];河南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元强 通讯员 文强鐝伟刚鐝戴军;宜兴农业现代化凯歌声声[N];无锡日报;2005年
7 记者 程敏;解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N];珠海特区报;2008年
8 本报编辑部;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多作贡献[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赵常丽;融入国际大都市创新农业现代化[N];咸阳日报;2010年
10 记者 赵天清;我市农业向现代特色转型迈进[N];大同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戎建;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与中国劳动力流动[D];复旦大学;2009年
2 王来生;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3 李小胜;创新、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李晓纯;教育、人力资本、经济增长——理论阐释和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9年
5 赵海;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唐代盛;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理论框架及决策条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7 蔡承彬;教育型人力资本发展失衡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夏德孝;人力资本积累与城市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杜娟;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和教育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杨志刚;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差距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跃华;人力资本投资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2 吴佩;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条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薇;城乡收入差距的人力资本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王新文;论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的影响[D];河北大学;2005年
5 赵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国际经验和中国案例[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薛庆文;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城乡收入差距的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丹丹;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8 肖振兴;我国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高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及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盼盼;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41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441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