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青春期情感发展特点的调查研究
本文选题:聋生 切入点:青春期 出处:《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研究采用自编聋生青春期情感发展趋向调查问卷,从自我情感趋向、亲情趋向、友情趋向以及异性交往趋向等几个方面对63名在校聋生进行了青春期情感发展趋向的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在自我情感方面,大多数青春期聋生对自己的身体形象、学业成就和个人能力等呈现更加重视的趋势;在亲情方面,随着青春期聋生独立性的不断增强,两代人隔阂有加重趋向;在友情方面,青春期聋生更加看重友情的质量;在异性交往方面,青春期聋生对美好的爱情更加憧憬和渴望,但是也发现有部分聋生对异性交往的看法存在一定误区。建议学校和家庭应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青春期教育。
[Abstract]:In this study, 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on the tendency of adolescent emotional development of deaf student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endency of self-emotion and kinship. In this paper, 63 deaf students in school were investigated on the tendency of adolescent emotional development from friendship tendency and heterosexual association tendenc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erms of self-emotion, most adolescent deaf students had an image of their own body.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personal ability show a trend of more attention; in the aspect of family affec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independence of adolescent deaf students, the estrangement between the two generations is aggravated; in the aspect of friendship, the adolescent deaf studen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friendship; In the aspect of heterosexual communication, the adolescent deaf students are more yearning and yearning for the beautiful love, but they also find that some deaf students have some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heterosexual communic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schools and families should carry out targeted puberty education for them.
【作者单位】: 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
【基金】: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十五特殊教育课题“聋生性心理发展特点及青春期教育对策研究”资助
【分类号】:G7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业,昝飞;聋哑青少年学生恋爱观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建东,石瑛,米庆华;关于汶川、理县、茂县小学生心理、行为现状的初步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陈丹;关于我国法定成年年龄标准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熊西宇;;浅谈成功体育教学模式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实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4 陈晓川;;试议白起之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5 吴明亮;路艳梅;;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6 余声;;基于设计心理学角度的景观营造设计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23期
7 任其平;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肖福俊;;辽宁省部分高校学生体育动机的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胡泓;学生对体育教师品质的心理期望值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0年04期
10 张晓天;论健康教育中的心理问题及疏导[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雅丽;;我为什么学习不好——小学学习困难学生自我归因的特点分析与指导策略[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张玲;黄瀊飞;;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情感渗透的作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罗彩珍;;让学生在科技活动中扬起自信的风帆[A];2009年广东省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优秀论文选编[C];2009年
4 胡婉媚;王洪明;;荆州部分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动力的调查与分析[A];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和论文集[C];2007年
5 严玮;;心理干预在消防抢险救援中的应用研究[A];2007年湖北省消防学术论文集[C];2007年
6 周晓红;李刚;;我国特殊教育经费投入的问题与对策解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唐红新;;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形成的理论初探[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李佑发;梁承谋;魏高峡;;意志的研究现状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研究展望[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叶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初探[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何小洲;蒋睿凌;;证券市场情绪形成机理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陶云;不同年级学生阅读有或无配图课文的眼动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胡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李永瑞;不同注意类型高水平运动员注意瞬脱及注意能力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6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张树平;建筑火灾中人的行为反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9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丽娟;拓展训练在上海市高校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关悦;上海部分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王彩霞;情绪对六年级小学生认知灵活性的影响及促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冰;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技术水平发展动态与走势[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晓溪;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燕;特殊教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罗靖;高师生挫折承受力与社会支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魏伟;转型期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韩丹丹;从注意环节的聚焦看信息接收与口译效果[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戴琳;启智教育咨询教师工作营在职培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增强;当代高中生的性困惑[J];当代青年研究;1999年04期
2 周怡;智力落后学生青春期教育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霜筱;;让我们坦然面对青春期[J];青少年日记;2003年18期
2 舒娅;;女孩子的青春期[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4年11期
3 陈小杭;;我爱我的爸爸[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0年09期
4 张屹;;后青春期的诗[J];青少年日记;2010年01期
5 唐若水;;让父母伴你安然度过青春期[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5年12期
6 朱春学;;周幽王走不出青春期[J];中学生百科;2011年21期
7 吴伟;;在青春期的孩子面前装“傻”[J];大家健康;2010年03期
8 钟杰;;在青春期和父母“狭路相逢”[J];大家健康;2010年12期
9 脉望;;悦·读[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1年07期
10 吴阗;;发育迟缓的男孩看过来[J];黄金时代(男仔女仔);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迎辉;;浅谈聋校体育教学改革[A];残疾人体育研究——首届全国残疾人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选编[C];2004年
2 史笑竹;;浅谈对聋生的剪纸教学[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刘金顺;;特校要加强对聋生家长家教的指导[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4 渔歌子;朱晓兰;;聋生的刺猬心态及其教育诱导[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5 渔歌子;朱晓兰;;聋生的刺猬心态及其教育诱导[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6 肖莉芬;;试述0~6个月婴儿语言、情感发展的需要[A];全国民政医学护理专业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7 吴立平;王彤;刘历秦;;聋生不良行为的表现原因危害及对策[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8 张志和;余烈;;聋生情感的特殊性及其教育诱导[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9 张志和;凌志根;;聋生自我控制的特殊性及自我控制的培养[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张志和;凌志根;;聋生自我控制的特殊性及自我控制的培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毕节地区盲聋哑学校 赵珊;提高聋生书面语言能力之我见[N];毕节日报;2009年
2 毕节地区盲聋哑学校 赵珊;加强聋生词语教学 奠定聋生语言基础[N];毕节日报;2009年
3 鹤壁市特殊教育学校 栾雪莲;舞蹈对提升聋生心理素质的影响[N];周口日报;2009年
4 亓振峰;试论现代化教学手段对聋生思维发展的作用[N];莱芜日报;2010年
5 梁山特殊教育学校 邹兴桂;重视聋生心理健康教育[N];学知报;2010年
6 陶新华;初中聋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N];九江日报;2010年
7 威宁县特殊教育学校 王明丽;聋生语言沟通障碍成因分析及对策[N];毕节日报;2011年
8 黔南州特殊教育学校 唐清毅;强化聋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N];黔南日报;2011年
9 沈一文 汕尾市特殊教育学校;浅谈聋生背诵能力的培养[N];汕尾日报;2011年
10 江都市特殊教育学校 徐来庆 姚冬萍;促进聋生的语言生成[N];江苏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素红;聋生解决加减文字题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孔庆胜;济宁市青春中前期青少年心理行为、个性特征发育的双生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贺荟中;聋生与听力正常学生语篇理解过程的认知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卢建建;PS2蛋白、PS2mRNA和P450arom、P450arommRNA在青春期乳房肥大症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5 张芾男;乳房肥大症病因及手术治疗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6 昝飞;聋生汉字加工中语音编码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高丽;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雌性大鼠的骨变化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左群英;儿童同情的教育现象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杨雄;青春期与性[D];上海大学;2006年
10 沈嘉祺;论道德情感的生成与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爱青;赌博任务下聋生情感决策特点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蒋亚清;特校聋生离校出走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伟锋;13-15岁聋生与健听学生表象能力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志强;贵州苗族地区特殊教育学校苗族聋生社会适应行为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5 董文超;重听大学生边缘性处境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韩海平;上海聋哑高中政治课程校本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臧秀贤;分类教学在聋校英语教学中的尝试[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程睿;高职聋生《服装款式设计》课程教育游戏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科君;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27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孙亚敏;化蛹为蝶[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71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571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