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从解构到重构:全纳教育的后现代解读

发布时间:2018-06-17 14:30

  本文选题:全纳教育 + 后现代主义 ; 参考:《教育探索》2013年10期


【摘要】:以后现代主义为视角,从特殊教育模式、普遍性和同一性、平等性以及效率等四个方面对特殊教育的固有思维范式进行解构。以平等和公正的精神为基础,从交互模式、全纳与个人的关系、平等性、残疾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四个方面对全纳教育思维范式进行重构,以便更好地践行全纳教育。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modernism, the inherent thinking paradigm of special education is deconstructed from four aspects: special education mode, universality and identity, equality and efficiency. Based on the spirit of equality and justice, this paper reconstructs the paradigm of inclusive education thinking from four aspects: interactive mod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lusive and individual, equal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ability culture and mainstream culture, so as to better practice inclusive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2011年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1YJA880100)
【分类号】:G76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余凯,徐辉;后现代主义与当代教育思潮引论[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6期

2 邓猛;肖非;;隔离与融合:特殊教育范式的变迁与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刘复兴;后现代教育思维的特征与启示[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项国雄;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5 李芳;邓猛;;全纳教育的后现代性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姬海涛;人类学思维范式的生成[D];南开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大志;高鹏;;教育叙事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自主教学模式探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张瑾;;拿破仑时期新古典主义艺术创作的历史考察[J];北方论丛;2011年02期

3 张家军;后现代主义之于课程研究的意义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4 谭宏姣;汉语植物命名取象选择规律新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谢昌逵;;人类诞生时期的青春奥秘[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郑懿;;浅析后现代思潮对艺术教育的影响[J];北方音乐;2009年12期

7 刘其晴;;后现代主义视阈下学生观的反思与重建[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蒲倩;;反思与重构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教育观[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5期

9 郑先俐;学校教育权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汪晓萍;;传统文化对心理健康作用机制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彭超宇;;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转型及其可行路径[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3分会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季金华;;理论与历史:法律文化多元化的意义阐释[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学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乐融入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严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沈洁;和谐与生存[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郑雪松;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胡英姿;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共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高法成;孝与养的失衡[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刘学武;生态移民中政府权威与民间社会运作体系的互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苑青松;唤醒与契合:言语生命的赋形[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岚;“世界文学”视域下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司雯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乡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启示[D];苏州大学;2010年

2 胡美术;生计转型视角下的蓝靛瑶传统纺织文化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刘华成;红瑶地区乡镇内教师支教工作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马小平;人类学视野下生态移民的文化变迁[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徐文妹;终身道德学习理念及其教育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耿群芳;英国叙事文学中的“乱伦”母题[D];河南大学;2011年

7 许文超;e学校环境对课堂文化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唐菊花;和田地区民族中学双语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康慕云;大学仪典教育功能的实现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刘梅;北川羌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耀基;论中国的“现代化”与“现代性”——中国现代的文明秩序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2 杨宝山,孙福万;21世纪课程目标:向后现代教育过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于文军;历史主体对历史进程的超越与现代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范式[J];长白学刊;1989年05期

4 王文晶,王春光;真善美的统一与对后现代性的反思[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王岳川;;走出后现代思潮[J];理论参考;2007年10期

6 冯建;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后现代教育的重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7 武文锦;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及理论特征[J];高校理论参考;1994年06期

8 赖大仁;;后现代主义与当代文艺发展[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11期

9 陈金美;析后现代哲学的三大特征[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6期

10 邓猛;朱志勇;;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丁立群;实践哲学人类学论纲[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王永山;马克思与费尔巴哈[D];苏州大学;2004年

3 陈艳波;走向人道——赫尔德历史哲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广永;实践哲学底蕴探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侯一夫;试论黑格尔费尔巴哈与现代人类学思维范式创生的逻辑关联[D];黑龙江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义胜;蔡俊;;全纳教育:普通学校对特殊儿童的融合[J];现代特殊教育;2003年05期

2 Anupriya Chadha;兰继军;;学会教育:通过教师的专业成长来推行全纳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03年09期

3 钱丽霞;江小英;;全纳教育在部分国家的实践[J];现代特殊教育;2003年10期

4 宋玲;;西方学者对全纳教育的另一种认识[J];现代特殊教育;2003年10期

5 单昆;;全纳教育追求教育质量[J];现代特殊教育;2003年Z1期

6 黄志成;;全纳教育展望——对全纳教育发展近10年的若干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05期

7 仲建维;;全纳教育:定义与理念[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05期

8 李小波;;全纳教育对普通教育的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05期

9 黄志成;全纳教育——国际教育新思潮[J];中国民族教育;2004年03期

10 郝振君,兰继军;论全纳教育与教师素质[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董尼;;在全纳教育理念视角下的摄影教育实践[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2 平红姣;;“全纳教育”观指导下的精神科护患关系构建[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张会亮;;英国全纳教育:让所有人融入主流的权利[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颜家睦;;全纳教育特殊儿童社区康复模式的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翁绮睿;;英国全纳课程的发展进程与困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陈曙;黄依柱;;全纳教育视野下的融合体育教学策略[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7 ;努力办出老年大学的水平、特色和效益[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8 杨赛男;;全纳教育背景下的高中教育——以视觉障碍儿童为例[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孙中华;;与时俱进,谈加强德性美的建设[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志成;全纳教育:建设和谐社会的教育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谢云挺;全纳教育:起点公平始于“有教无类”[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本报记者 高靓;世界目光聚焦全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刘小兵;全纳教育是建设全纳社会的最有效途径[N];光明日报;2009年

5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周满生;全纳教育:通向未来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基地 俞可 辑;全纳教育:不仅仅是钱的问题[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黄志成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全纳教育关注所有学生的不同需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记者 宋玮;新疆“全纳教育”检查组来哈[N];哈密日报(汉);2014年

9 艾丹青邋通讯员 郑锦杭 张萍;“明珠”的孩子说这里没人叫我“乡巴佬”[N];杭州日报;2007年

10 刘延东;推进全纳教育,促进和谐世界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柳;从隔离到全纳[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毅超;走向全纳:泰国全纳教育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媛媛;美国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晓明;美国全纳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兰芳;全纳教育:瑞典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裴巧灵;芬兰全纳教育研究—历史、现状及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婷;北欧全纳教育的特色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会敏;全纳教育理论分歧的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孟朔竹;全纳教育视角下孤残儿童的早期干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楠;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借鉴[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31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031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5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