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奏定女子学堂章程》价值探析

发布时间:2018-11-07 19:47

[Abstract]:......
【作者单位】
【分类号】:G776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颜小华;美北长老会在华南的活动研究(1837-1899)[D];暨南大学;2006年

2 胡宗仁;变迁社会中的晚清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黄梅;《申报》与晚清女子教育[D];苏州大学;2007年

2 陈芳;清末民初广东师范教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欣改;清末北洋政府时期女子师范教育述评[D];河北大学;2005年

4 秦熠;承先与启后[D];安徽大学;2005年

5 张倩;张百熙与中国教育近代化[D];西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华;冰心小说的家庭观[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2 余丽芬;论秋瑾的女学思想[J];浙江学刊;1989年06期

3 黄新宪;;晚清女子教育探微[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9年04期

4 阎广芬;“五四”精神与女子教育[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5 王新田;中国近代女学发展概说[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0年04期

6 豫人;《中国新女界杂志》及其女权主张[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7 果阳;20世纪以来——女子教育的大发展[J];教育科学;1991年02期

8 张瑾,曾天山;浅论西方近代的女子教育[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9 尹祥霞;;陶行知关于女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1年03期

10 马文华;;民国时期的新疆女子教育[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郑涵慧;;人才济济 而国以强——孙中山先生教育思想再析[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2 钱远昒;;孙中山的办学精神和教育思想[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3 袁立春;;黄兴教育思想论纲[A];黄兴研究文集[C];1994年

4 李兰萍;;辛亥革命与广东女学[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1年

5 张元隆;;从清末民初教育团体看国与民的互动[A];“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林星;;福州女性与近代社会变迁[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7 陈晓燕;;江南市镇文化教育的近代化[A];黄帝文化研究——缙云国际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谢振声;;来甬传教士的文化活动初探[A];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阪元弘子;景慧;;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性别问题——以梁启超为主的分析[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青年流动人口重视子女教育[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2 ;进步?还是回潮?[N];中国妇女报;2002年

3 本报特约记者 郑重 本报记者 顾雪林;钟情女生的人[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陈鹤琴;父母教育与儿童教育[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5 杨格;厚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6 吴福辉;张爱玲曾引苏青为同调[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文东;关注农村贫困女性教育[N];江西日报;2003年

8 侯杰 秦方;吕碧城笔扫千人[N];人民政协报;2003年

9 闫广芬(河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副院长。);商人兴学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N];人民政协报;2003年

10 ;私企呈现八大特点[N];组织人事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素玲;女大学生与中国现代教育——1900-193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彤;礼教形成中的汉代妇女生活[D];浙江大学;2005年

3 高惠蓉;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万琼华;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与女性主体身份建构[D];湖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艳;中国近代女学发展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谷曼;评吕碧城的女权思想及其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雷良波;试论五四时期女子教育的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会霞;清末女子教育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蒋喜锋;论维新变法到五四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思想[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丽敏;惠安女子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展望[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丽华;清末民初江苏的女子学校教育[D];宁夏大学;2004年

8 王秀霞;民国时期的女子职业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鲍琴;中国近代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10 秦晓梅;近代山东妇女生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17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317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e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