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教师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3 22:03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预期和主观判断,它是人类心理和行为潜能发挥中的一种动机因素,它的水平是由特定的活动或情境的性质决定的。问题行为干预是培智学校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干预学生问题行为过程中形成的自我效能感即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在学校中干预学生问题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本研究共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根据问卷编制的一般流程和心理测量学原则,通过文献分析、教师访谈、专家评议以及预测试从一般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和个人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两个维度编写《培智学校教师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问卷》并通过两轮正式测试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分析验证;第二,运用自编问卷对850位培智学校教师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的特点和差异进行调查和分析;第三三,访谈6位一线培智学校教师,深入探究影响培智学校教师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的因素以及上述研究中差异存在的原因。研究发现:(1)自编《培智学校教师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有效的研究工具使用:;(2)培智学校教师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一般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个人问题行为干预效能...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 问题提出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基础
2.3 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2.4 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的研究
2.5 教师自我效能感与问题行为干预的关系
2.6 已有研究述评
第二部分 研究的总体思路与构想
第三部分 培智学校教师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问卷的编制
1 研究目的
2 问卷的初步编制
3 问卷的正式施测
3.1 问卷的回收与数据处理
3.2 问卷的施测结果
4 问卷的第二轮正式施测
4.1 问卷的回收与数据处理
4.2 问卷的施测结果
5 分析与讨论
5.1 问卷维度划分的合理性
5.2 题目编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四部分 培智学校教师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特点的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工具
4 研究过程
5 数据统计
6 研究结果
6.1 培智学校教师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的整体特点
6.2 培智学校教师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在不同变量上的差异
7 讨论与分析
7.1 培智学校教师的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7.2 不同变量会对培智学校教师的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产生影响
第五部分 培智学校教师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现状的访谈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与对象
3 研究工具
4 研究过程
4.1 访谈过程
4.2 数据分析过程
5 研究结果
5.1 六位教师的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
5.2 教师自身因素对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的影响
5.3 特殊学生因素对教师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的影响
5.4 特殊学生家庭因素对教师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的影响
5.5 学校因素对教师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的影响
5.6 资源因素对教师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的影响
6 分析与讨论
第六部分 总讨论
1 培智学校教师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水平不高,问题行为干预工作难度大
2 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受制于教师自身和外部环境
第七部分 研究结论、建议、不足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2 建议
2.1 对国家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
2.2 对培智学校教师的建议
2.3 对培智学校其他相关人员的建议
2.4 对特殊学生家长的建议
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流动青少年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团体干预效果研究[J]. 李洁,张亮超,董圣鸿,张惠. 教育学术月刊. 2019(02)
[2]生涯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实现路径探析[J]. 李成彦,李艳茜.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02)
[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交叉滞后研究[J]. 海曼,秦屹,熊俊梅,吴慧玲. 心理科学. 2019(01)
[4]台湾民众政治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亚洲民主动态调查数据的多层线性分析[J]. 陈文博,周冬. 台湾研究集刊. 2018(06)
[5]社会排斥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社会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的作用[J]. 陈建,赵轶然,陈晨,时勘. 管理评论. 2018(09)
[6]甘肃省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现状调查研究[J]. 马书采,李莉莉. 中国特殊教育. 2018(02)
[7]我国功能性行为评估应用的综述[J]. 李静郧,孙玉梅. 绥化学院学报. 2018(01)
[8]李克特式量表语义差异对科学测量的影响[J]. 韩广华,樊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20)
[9]职业压力对特殊教育教师离职意向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王滔,武海栋. 中国特殊教育. 2017(01)
[10]智障学生课堂干扰行为的干预研究[J]. 沈莉婵. 现代特殊教育. 2016(18)
博士论文
[1]特殊学校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 鲁明辉.华东师范大学 2017
[2]工程教育CDIO模式适应性转换平台的研究[D]. 叶民.浙江大学 2014
[3]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 边玉芳.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积极干预研究[D]. 李艳.华东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24001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 问题提出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基础
2.3 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2.4 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的研究
2.5 教师自我效能感与问题行为干预的关系
2.6 已有研究述评
第二部分 研究的总体思路与构想
第三部分 培智学校教师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问卷的编制
1 研究目的
2 问卷的初步编制
3 问卷的正式施测
3.1 问卷的回收与数据处理
3.2 问卷的施测结果
4 问卷的第二轮正式施测
4.1 问卷的回收与数据处理
4.2 问卷的施测结果
5 分析与讨论
5.1 问卷维度划分的合理性
5.2 题目编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四部分 培智学校教师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特点的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工具
4 研究过程
5 数据统计
6 研究结果
6.1 培智学校教师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的整体特点
6.2 培智学校教师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在不同变量上的差异
7 讨论与分析
7.1 培智学校教师的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7.2 不同变量会对培智学校教师的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产生影响
第五部分 培智学校教师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现状的访谈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与对象
3 研究工具
4 研究过程
4.1 访谈过程
4.2 数据分析过程
5 研究结果
5.1 六位教师的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
5.2 教师自身因素对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的影响
5.3 特殊学生因素对教师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的影响
5.4 特殊学生家庭因素对教师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的影响
5.5 学校因素对教师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的影响
5.6 资源因素对教师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的影响
6 分析与讨论
第六部分 总讨论
1 培智学校教师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水平不高,问题行为干预工作难度大
2 问题行为干预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受制于教师自身和外部环境
第七部分 研究结论、建议、不足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2 建议
2.1 对国家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
2.2 对培智学校教师的建议
2.3 对培智学校其他相关人员的建议
2.4 对特殊学生家长的建议
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流动青少年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团体干预效果研究[J]. 李洁,张亮超,董圣鸿,张惠. 教育学术月刊. 2019(02)
[2]生涯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实现路径探析[J]. 李成彦,李艳茜.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02)
[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交叉滞后研究[J]. 海曼,秦屹,熊俊梅,吴慧玲. 心理科学. 2019(01)
[4]台湾民众政治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亚洲民主动态调查数据的多层线性分析[J]. 陈文博,周冬. 台湾研究集刊. 2018(06)
[5]社会排斥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社会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的作用[J]. 陈建,赵轶然,陈晨,时勘. 管理评论. 2018(09)
[6]甘肃省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现状调查研究[J]. 马书采,李莉莉. 中国特殊教育. 2018(02)
[7]我国功能性行为评估应用的综述[J]. 李静郧,孙玉梅. 绥化学院学报. 2018(01)
[8]李克特式量表语义差异对科学测量的影响[J]. 韩广华,樊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20)
[9]职业压力对特殊教育教师离职意向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王滔,武海栋. 中国特殊教育. 2017(01)
[10]智障学生课堂干扰行为的干预研究[J]. 沈莉婵. 现代特殊教育. 2016(18)
博士论文
[1]特殊学校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 鲁明辉.华东师范大学 2017
[2]工程教育CDIO模式适应性转换平台的研究[D]. 叶民.浙江大学 2014
[3]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 边玉芳.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积极干预研究[D]. 李艳.华东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24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3624001.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