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隔代教养对2~3岁儿童气质语言理解与工作记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03 12:00

  本文选题:气质 切入点:儿童语言 出处:《中国学校卫生》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隔代教养对城市家庭2~3岁儿童气质语言理解与工作记忆的发展影响,为明确隔代教养利弊及开展相应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北京市3所幼儿园的81名2~3岁儿童进行气质、语言理解、工作记忆问卷测评,并收集家庭背景信息。结果 2~3岁儿童中有隔代教养的占71.6%。隔代教养和性别对儿童语言理解存在交互作用(F(2,74)=6.127,P0.01),性别在无隔代教养和隔代教养辅助水平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6)值分别为6.83,6.74,P值均0.01),在隔代教养主导水平下性别影响无统计学意义(F(1,76)=1.15,P=0.287)。对于工作记忆而言,无隔代教养组低于隔代教养主导组和隔代教养辅助组(P值均0.05)。结论城市家庭中隔代教养比例较高。但隔代教养对儿童的气质发展并不存在影响,对语言理解发展则因性别不同影响不同,对工作记忆发展可能有积极的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intergenerational upbring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mperament and language understanding and working memory of children aged 2 to 3 years in urban families, an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clarify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tergenerational upbringing and to carry out 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s. A questionnaire on temperament, language understanding and working memory of 81 children aged 2 to 3 years old in 3 kindergartens in Beijing was conducted. Results 71.6% of the children aged 2 to 3 had intergenerational upbringing. There was interaction between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and gender on children's language understanding.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and non-intergenerational upbringing at the level of non-intergenerational and intergenerational upbringing (P 0.01).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6.83 / 6.74p = 0.01g,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gender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under the dominant level of intergenerational upbringing. For working memor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gender effect. For the working memor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the proportion of intergenerational upbringing in urban families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leading group and auxiliary group, but there is no effect on the temperament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n the intergenerational upbringing group.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understanding may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working memory.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RW2011-21)
【分类号】:B8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萍;宋璞;陈彩平;梁娟;简芳芳;张金宝;;隔代抚养对1~3岁婴幼儿智能发展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年12期

2 夏梓红,文秋生,李光林,鲁永辉,王秀荣,关福琴;1~6岁儿童气质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年01期

3 黄姗;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4期

4 张璐斐,吴培冠;祖辈管教问题初探[J];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05期

5 段飞艳;李静;;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04期

6 赵振国;;隔代教养对幼儿情绪调节策略发展影响的城乡差异研究[J];心理研究;2012年04期

7 胡卫平;胡耀岗;韩琴;;青少年语文创造力的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8 桑标,缪小春;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修订版(PPVT—R)上海市区试用常模的修订[J];心理科学通讯;1990年05期

9 黎樱;杨东;张庆林;;语言加工性别差异的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11期

10 李晴霞;试论幼儿教育中的隔代教养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硕;幼儿颜色经验对短时记忆容量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2 赵太阳;“隔代投资”语境下隔代关系的本土化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霞;陶沙;;儿童英汉口语词汇知识与英语语音意识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3期

2 石玲;;2239名婴幼儿气质影响因素研究[J];重庆医学;2010年16期

3 汪萍;宋璞;陈彩平;梁娟;简芳芳;张金宝;;隔代抚养对1~3岁婴幼儿智能发展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年12期

4 鲁影;朱鹏;高荣;梁贞贞;黄文;陶芳标;;城市地区抚养模式与幼儿饮食特征及气质的关联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年01期

5 金志娟;金星明;;儿童语言发育进程中语法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年02期

6 王晓;黄晖;乐宝珍;杨殷;钟玲;;家庭环境因素与流动人口学龄前儿童图片词汇测试结果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年03期

7 汪浩文;洪安;黄保华;周素霞;;木镇地区小婴儿定期回访的指导及效果评估[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年06期

8 陈伙平,李林;福建省在刑人员子女生活现状与教育对策[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9 陈伙平;福建省家长服刑的子女家庭教育调查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周志远;;菏泽市713例2~4岁儿童语言发育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严征;农民工子女健康和行为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宋刚;普通话儿童早期动词习得:范畴、论元结构与句法线索[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张廷香;基于语料库的3-6岁汉语儿童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陈莲俊;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对眼睛注视线索的注意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岩;功能视角下的普通话儿童3岁前语言发展个案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迎春;3-6岁幼儿祖辈教养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程杨;3-4岁儿童认知发展及家庭环境的城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杜慧婷;小班幼儿父母的育儿焦虑及其受状态焦虑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蓉;父亲和母亲对儿童长处与困难问卷回答的一致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蒋秋静;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特征与影响异常情况发现时间的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叶晓璐;隔代抚养幼儿的心理理论、祖孙依恋、同伴接纳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7 雷宁;家长及隔代教养者对2-4岁儿童游戏活动的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石翎;隔代照顾下扩展家庭的冲突与和谐探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9 陈朋;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反馈影响初中生创造性提问能力的教学实验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亚;幼儿园应对祖辈教养状况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因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隔辈抚育[J];北京社会科学;1995年03期

2 梁卫兰,郝波,王爽,杨艳玲,张致祥,左启华,TardifT,FletcherP;中文早期语言与沟通发展量表——普通话版的再标准化[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年05期

3 胡幼芳,邓静云,徐柏荣,张俊珍,童梅玲;早期干预对小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年05期

4 郭贞美,吴康敏,杨速飞,姬巧云;幼儿气质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年02期

5 施珊珊;倪传斌;;基于荟萃分析的语言认知性别差异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年03期

6 周毅刚;女性教育心理学刍议[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7 沈卫华;论祖孙关系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作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8 余逸群;隔代教育de弊端[J];健康;2001年01期

9 黄祥祥;;论隔代教育与儿童心理的发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4期

10 卢乐珍;隔代教育的利与弊(一) 隔代教育——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J];家庭教育;2004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天威;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贾海艳;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陆芳;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及其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海华;0-3岁儿童隔代教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星;试论单亲家庭隔代教育问题[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霍静萍;自然场景视觉记忆中颜色的作用[D];河南大学;2007年

7 王冰;认知绘画课程促进3-6岁幼儿视觉认知能力发展的教育实验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8 罗叶;视觉客体信息编码方式探讨[D];西南大学;2010年

9 刘飞;不同特征图形在客体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机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肖颖;3-5岁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及情绪调节认知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德刚;;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方法例谈[J];现代特殊教育;2005年Z1期

2 刘小军;董选;赵合庆;王苏弘;杨伊林;孟平;徐枫;;正常儿童汉字语义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1期

3 林岚;;学语期儿童的心理护理[J];父母必读;1994年11期

4 章依文,金星明,沈晓明,张锦明;2~3岁儿童词汇和语法发展的多因素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2年11期

5 金星明;马骏;章依文;沈晓明;;儿童最初表达50个词语发展进程的初步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年03期

6 郭成英;;儿童语言的发展[J];外国心理学;1984年02期

7 竭婧;杨丽珠;;10-12岁儿童羞愧感理解的特点[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李健;试论气质类型与教育策略[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郭贞美;气质与多巴胺受体基因[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年05期

10 郭争鸣,肖跃群,张兵;大中专学生气质类型构成与三类不同体形的相关性研究[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童秋萍;唐日新;罗洁琴;;初中学生心理弹性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刘文;张丽娜;齐璐;;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邹丽娜;刘文;;3~5岁幼儿幽默感的结构、发展特点及其与气质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亮;刘文;;3~5岁幼儿幽默感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彭菲菲;刘文;;冲突情境中3~5岁幼儿自我调节的发展及气质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张月娇;王振宏;;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及其与气质、母亲教养行为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张蔚;张文新;陈亮;;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与气质、愤怒情绪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杨柳;梁宗保;陈会昌;;学前儿童气质与情绪能力的发展及其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刘丹;刘文;;3~5岁幼儿依恋内部工作模型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陈陈;倪海鹰;;小学高年级儿童气质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冯显华 马晶莹;借助音乐力量 科学开发右脑[N];吉林日报;2010年

2 吴瑛;媒介与婴幼儿心理[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3 特约记者 贾增宽;儿童心理问题不可忽视[N];阿克苏日报;2008年

4 北京电视台特约心理专家 王建一;情绪低迷咋调整?[N];健康时报;2008年

5 纪菁;影响青年成才的十大心理障碍[N];大众卫生报;2009年

6 纪菁;怎样才算心理健康[N];民族医药报;2009年

7 欣颖;为什么会有“心理孤儿”[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8 本报见习记者 唐闻佳 整理;了解“排队心理学”帮自己“安心”[N];文汇报;2010年

9 麻城市张家畈中心学校 卢世高;浅析“犟学生”的心理行为及对策[N];黄冈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国艳;中国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沈悦;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影响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双;幼儿掌控动机的发展特点及其与能力、自尊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乔云雁;情绪性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文海;青少年情绪调节的ERP和fMRI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帅;成人外部行为特征—气质调查表的修订[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邹丽娜;3~5岁幼儿幽默感的结构、发展特点及其与气质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彭菲菲;3~5岁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及与气质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梁楠;基于气质评定的幼儿同伴关系培养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查抒佚;儿童气质和关系攻击行为对受欢迎性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张迎春;气质、父母教养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谢谟;3-5周岁儿童气质、抑制性控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s,

本文编号:1560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560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8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