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城市中学对于学生的偏好——功能主义视野下的一个制度民族志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8 05:27

  本文选题:学校偏好 切入点:功能主义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学校偏好对于教育的筛选机制具有重要影响,功能主义和冲突论分别以科层制和中产阶级假设为分析核心,分别持有一视同仁与中产阶级偏好相对立的解释观点。延循功能主义的科层制视野,对广州市某中学进行的制度民族志研究,有下述发现。首先,学校科层制中的等级制与岗位分工,导致不同岗位工作人员对于学生持有不同偏好,高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与专职教师对于学生分别持有特殊主义、平等主义和精英主义的偏好。其次,在当代中国的大城市中,中学教师并不具有中产阶级地位,冲突论的"中产阶级假设"在本土还无法证实,中等偏下的地位促使中学教师较偏向下层阶级的学生。因此,学校偏好更多是制度驱使而非阶层文化影响的结果;开创科层制研究与文化冲突论的韦伯,更倾向于支持功能主义;学校偏好显示出科层制的高效率,但也压抑了教育中多元文化价值的传递。
[Abstract]:School preference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screening mechanism of education. Functionalism and conflict theory take the stratification system and the middle class hypothesis as the core of the analysis, respectively. The author holds the explanation viewpoint of equal treatment and middle class preference. From the view of functional stratification, the research on the ethnography of a middle school in Guangzhou has the following findings: first of all, The hierarchical system and the division of jobs in the school science hierarchy system lead to different positions of staff have different preferences for students, senior management personnel, grass-roots management staff and full-time teachers respectively hold special for students, Second, in the big cities of contemporary China, middle school teachers do not have a middle class status, and the "middle class hypothesis" of the conflict theory cannot be confirmed locally.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end to favor the lower class students. Therefore, school preference is more the result of system driving than the influence of stratum culture; Weber, who pioneered the theory of hierarchy and cultural conflict, School preference shows the high efficiency of stratification system, but it also suppresses the transmission of multicultural value in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学校对于学生的偏好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D10YJY02)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贺武华;方展画;;公立学校“科层制批判”的反思与批判[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09年01期

2 赵志勇,王云霞;教师对学生的偏爱及其后果[J];教育探索;199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华维;姚琦;;幼儿园教师社会化研究回顾与简评[J];心理研究;2009年06期

2 曹中平;杨元花;;亲子分离对留守儿童安全感发展的影响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8年01期

3 张晓辉;;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社会学意涵及其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年11期

4 葛荃;论“以德治国”的操作合理性[J];政治学研究;2002年01期

5 胡仲双;;引导高校校园非主流文化的措施探析[J];品牌(下半月);2012年02期

6 杨劲松;;成人学习特点的心理调查与分析[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7 李方强;制约与提升:教师职业声望的社会学分析[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李霞;论课堂教学中的话语权[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周显龙;;试论基于成人学习心理特征的课程价值取向[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10 鲁妍妍;;学生的存在状态在教育中的失落与重建[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三利;;论法院的组织属性[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国富;;官僚制的危机与变革——一个法经济学的解释[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王静;;工程力学课堂中师生心理因素[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4 易全勇;侯玉娜;;蚁族的生态特征及社会流动——兼对《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的述评[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谌安荣;;《学记》和谐教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宋存瑞;;谈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易忽略问题[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吴玉富;;广西民族中职学校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的策略探究[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罗曼;;贵州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杨鲤宁;;浅析贵州少数民族青少年汉语言社会化问题——对侗族的个案分析[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白昊;;社会变迁中的教师角色透视[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科;20世纪英美文官培训发展与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传友;北京奥运会社会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董娇;普通高中主科科任教师威信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艳君;初中教师间竞争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s,

本文编号:16282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6282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c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